管道檢測技術、拖掃一體機器人……在廣東東莞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新興科技成果展示讓人眼花繚亂。
近日,2021莞臺港澳媒體行走進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下稱“臺青創基地”)、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下稱“港澳青創基地”)、濱海灣港澳青年之家創新創業基地(下稱“濱海灣青創基地”),聚焦東莞青年“雙創”政策服務,探尋臺港澳青年成才“密碼”。
目前東莞已建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先行區9個,國家級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1個,其中僅松山湖就進駐臺港澳青年創業項目238個。
培育“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遍及東莞的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臺港澳青年拓展就業創業空間,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幫他們解決政策陌生、資源不足等難題,助其揚帆遠航,追夢圓夢。
增“含金量”:資源共享,拓展就業創業空間
港澳青創基地是松山湖園區引進港澳創新資源,吸引港澳人才來莞創業就業,推動園區人才、項目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抓手。
據介紹,2019年2月,港澳青創基地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建設任務。同年5月,港澳青創基地獲得全省首批10個“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授牌。
如今,港澳青創基地引進的企業,涉及醫療器械、智能制造、新材料、半導體設備、電子信息技術、文創教育等領域。
以港澳青創基地為中心,統籌松山湖高新區現有適合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資源站點,這種“一中心多站點”建設模式通過品牌統一、政策覆蓋、資源共享,形成發展合力。
據了解,目前,港澳青創基地已設立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等15個分站點,并正式確認了各站點參與港澳青創基地建設、享受港澳政策覆蓋的資格。
如果說港澳青創基地為港澳青年提供了解大陸的新窗口,臺青創基地則成為莞臺合作的新亮點。作為2016年國臺辦首批授牌的13個示范點之一,臺青創基地自2016年成立以來,吸引了大量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新創業,獲評東莞首個省級“東莞市粵港澳臺科技創新創業聯合培優示范基地”“廣東省眾創空間”“國家級眾創空間”等稱號。
在東莞,這樣的青創基地正蓬勃發展。不斷細化的支持體系、不斷完善的資源共享機制,延伸出不斷拓寬的就業創業空間,后勁十足的發展動力。
加“含情量”:服務提升,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除了增加資源共享的“含金量”,青年“雙創”基地還在服務“含情量”上下功夫。培育專業人才團隊、整合政府與市場資源、舉辦路演活動……港澳青創基地為港澳企業提供政策解讀、落地選址、工商注冊、補貼申報輔導等服務。
在松山湖東部和北部,臺青創基地分別設立臺科花園和林潤智谷辦公場地。前者承接零基礎的集群注冊創業項目,后者承接“臺二代”、有明確銷售渠道或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點位注冊創業項目。
此外,臺青創基地還聘請在莞多年的運營服務團隊,為入駐項目提供工商、財稅、法務、市場、運營輔導等全鏈條服務。在打造宜居宜業環境上,濱海灣青創基地也不斷優化。除了提供免費空間場所,濱海灣青創基地利用“港人服務港人”“澳人服務澳人”模式,創建開放式、全鏈條服務。
“雙創”基地為臺港澳青年適應環境、抓住發展機遇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一批臺港澳創業青年在東莞速站穩腳跟,也推動大灣區創業浪潮持續升溫。
截至2021年10月,臺青創基地已引進186個臺灣項目落戶松山湖,吸引超過230位臺灣青年創業家來東莞創業。目前,運營不到一年的濱海灣青創基地已吸引了26家粵港澳企業入駐,服務接待超過940位前來參觀考察的粵港澳青年。
不斷優質的工作生活環境,使得東莞各基地日益成為臺港澳青年在內地(大陸)創業就業的首選地,越來越多的臺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