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作為信息科技行業的重要力量,負責系統設計、軟件開發、算法編寫和技術維護等工作的互聯網工程師隊伍日益龐大。互聯網青年工程師這個群體也引起業界關注。
對互聯網技術保持熱忱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信息中心副主任劉暉曾經是龐大“碼農”中的一員,在她看來,常被貼上“不善社交”“宅”等標簽的互聯網工程師,絕非無趣的代碼生產機器。“他們都是很有趣的,在專業內能夠很好交流,并不是不愛說話。在興趣相投的朋友之間,‘碼農’們聊得很‘嗨’。”據了解,投身于信息技術行業的互聯網工程師們有著多樣化的性格與愛好,比如愛好游戲、體育、動漫、影視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課題組調研結果顯示,互聯網青年工程師這一群體選擇進入IT行業,不僅是經濟動機使然,也包含著個人興趣和價值實現的考量。調查中,談及從事該工作的原因,受訪者選擇最多的是“對工作內容有興趣”。他們認為這一職業帶來的是“不斷學習的態度與能力”(43.17%)、“研發技能”(23.17%)和“行業經驗和知識”(21.19%)。
如今在杭州杉淘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前端開發的小陶,年紀輕輕卻已是公司項目研發、迭代的負責人。出生于1997年的他,從事過淘寶客服等電子商務專業,后因興趣自學硬件知識和代碼程序編寫,通過自主學習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對于程序員行業普遍的“高收入、高壓力”問題,大部分青年網絡工程師找到了自己的對策——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采訪中小陶反復強調,“程序員的自學能力是最關鍵的,這一行更新換代非常快。”被問及如此不斷更新自己是否會覺得疲憊時,他的語氣中飽含對“技術”本身的熱忱。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調查顯示,有84.16%受訪者認同“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只有不斷努力才能避免被淘汰”。在互聯網行業擔任后端開發工程師的盧先生說:“行業頂部的那一部分人才不容易被淘汰,趁著年輕,多多積累技術、履歷、人脈乃至金錢等是應對行業競爭壓力的良好方式。”對于青年網絡工程師而言,工作和行業特性使得他們能夠保持敏銳,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朝氣的群體。
激發工程師群體創造力
行業的整體良性發展除個體的奮斗外,更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助力。如何進一步激發互聯網工程師群體的創造力,讓其盡快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數字工匠”,對于科技強國戰略和人才興國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廉思課題組認為,互聯網行業的多元性和多變性特征要求建立一支綜合性復合型的青年工程師隊伍,應盡快健全適應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人才評價分類體系及其動態調整機制,最大限度地吸納青年工程師進入人才評價體系。應以國家戰略主攻方向為重點,整合資源、科學預測、及時發現新的交叉學科專業,結合互聯網產業發展實際,定期調整相應的專業體系并制定評審標準。此外,鼓勵各省市兼顧地區互聯網行業發展實際,制定出臺推進互聯網工程師職稱評定的屬地化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有序規范互聯網科技人才評定機制,優化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制度環境。
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養數字技術人才,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近日印發《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實施辦法》,部署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加強新職業培訓工作,加快數字技術技能人才自主培養。
據悉,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計劃在2021年至2030年,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集成電路等數字技術技能領域,實施規范化培訓、社會化評價,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員8萬人左右,培育壯大高水平數字技術工程師隊伍。
對于信息科技行業往往集中于一線、準一線等大城市的情況,相關部門也推出了一些舉措助推互聯網產業向二線、三線城市發展。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近年來在湖南長沙、江蘇無錫、天津西青等地批復支持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成都、武漢等地興建大型科技園區,不少大型企業在全國多地設立研究所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措施充分帶動了當地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也方便互聯網工程師選擇就業地點等。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