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手機炒股軟件“同花順”出現宕機現象,不僅登錄不上去,而且數據顯示異常。雖然公司很快回應致歉,并稱“已經恢復”,但網友并不買賬:“股民虧損算誰的?”該話題迅速沖上熱搜,反映出互聯網時代公眾對信息系統安全隱患的普遍關切。
“同花順”不是唯一出現過“崩潰”的股票交易軟件,更不是唯一“崩潰”過的服務型軟件。不少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遇到過類似情況,造成的損失有大有小,運營方的解釋則千篇一律地稱“網絡異常”。從理論邏輯講,隨著應用場景越來越復雜,技術創新力度越來越大,出現某些問題不可避免。但從現實邏輯看,正因技術類問題的普遍性和多元性,所以不能一概論之,統一扣上“網絡因素”“不可抗力”等帽子以逃避追責。
面對一次又一次“崩潰”,公眾想聽的不僅是“已經恢復”,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到底怎么了,以后怎么辦。一方面,運營方應當盡最大努力保護消費者權益。通過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加強監控和測試,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旦出現問題,也應進行詳細說明,把“負責部分”和“免責部分”講清楚。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督。對于引發重大損失或輿論關切的事件進行調查,對于運營方自身疏忽等造成問題的要嚴肅查處,造成消費者損失的須督促依法賠償。
“網絡異常”不是免死牌,而是必須啃的硬骨頭。隨著互聯網產業與生產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確保網絡安全、保障網民的正當權益,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工作生活、企業的前途命運,也成為關系我國產業轉型、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大問題,怎么重視都不為過。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