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手機出現以來,騷擾電話、垃圾短信就如影隨形。隨著技術的進步,騷擾電話、垃圾短信的發送方式和發送精準度也在提高,殺豬盤、殺魚盤、詐騙、推銷、呼死你、驗證碼轟炸等違法犯罪行為,極大地影響了用戶的安全,妨礙了通信行業的健康發展。
多年來,規范、打擊的腳步從未停止,號碼標記被認為是利用全體消費者的力量參與治理的一種方法。通過每一位用戶實際使用中的感受,對每一個垃圾短信發送端,每一個騷擾、詐騙、營銷電話,通過每一次的真實接觸,得出最真實的標記,為運營商、平臺屏蔽和攔截,以及政府部門精準治理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號碼標記雖然是用戶維護自身權益的一種方式,但也成為平臺、手機終端吸引用戶的一個賣點。
對于有著16億用戶的移動通信市場來說,情況非常復雜,惡意標記和錯誤標記在所難免。尤其隨著攜號轉網、銷號二次銷售、移動轉售等情況不斷出現,號碼標記消除成為非常必要的一項服務。同時,打著號碼查詢等旗號,替不法分子鏟號的黑色、灰色產業鏈也應運而生。這些公司對個體客戶提供收費清除服務的同時,更大量的業務是為被廣大用戶投訴而做了騷擾、詐騙等標記的不法分子的違規號碼進行清除服務。從目前網上能搜到的提供這些業務的公司數量來看,這個市場并不小。
正常清除號碼標記的原理是給標記平臺提供申訴材料,平臺通過與數據庫的比對,核實該號碼為誤標記后,就會進行清除。那么,鏟號公司是如何讓明顯違法犯罪的號碼通過審核的?筆者調查發現,很多平臺并不收取查詢和清除費用,這顯然是為守法公民提供的。但不法分子不能也不敢通過這樣的渠道進行正常清除,唯一的可能就是平臺和鏟號公司內外勾結。平臺可能既提供標記,又提供清除標記的收費服務。
主管部門其實已經注意到這一點。早在2019年1月,工信部就委托信通院碼號推進組推出了查詢、清除的免費服務,并明確表示這既是一項便民服務,也是針對網絡黑產的治理措施。但由于主要的數據庫只有三大運營商的,與各個平臺和終端的合作較少,加上用戶認知度不夠,并未得到廣泛應用。
在不斷增加合作方的同時,此次推出的清除指南,其主要關注點依然在服務功能上。但在筆者看來,針對黑產,僅提供用戶端的服務還遠遠不夠。政府部門更多的關注點應該放在鏟除鏟號黑產這個毒瘤上,要挖出黑產背后,是誰在為不法分子提供方便。否則,如果一邊標記一邊花錢鏟號,號碼標記這樣一個有效的治理手段就會形同虛設。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查詢、清除標記都需要自己詳細的身份信息,去網上找不知底細的公司做,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重大風險,所以還是去政府部門提供的免費服務平臺更放心。 (武曉莉)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