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南昌市人民政府和虛擬現實產業聯盟承辦的2021世界VR產業大會云峰會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
10月20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北京易智時代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中國信通院江西研究院協辦的VR+制造業主題論壇成功召開。論壇以“XR蓄勢,制造未來”為主題,匯聚了來自VR與制造業等相關領域的政產學研代表,共同探索VR/AR賦能制造業產業化趨勢和規模商用路徑。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辛清華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當前如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是我們必須回答好的時代課題。虛擬現實技術是新型顯示、傳感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種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融合的集大成者,在改變生產和服務模式,加快制造業轉型上,已初步展現出令人怦然心動的應用場景。例如空客公司,將飛行員程序導入VR/AR,通過虛擬空間進行實驗,設計相關工程,作業量減少80%。德國奧迪公司在虛擬空間完成對實際產品裝備工作的預估和校準,利用虛擬現實模式對整機進行調試。不少案例都已表明虛擬現實使制造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更低成本,是制造業轉型發展的明智選擇。江西是VR+制造業發展的一方沃土,在這里VR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全省VR及相關產業總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42億元,躍升到2020年的298億元,今年有望突破500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徐文立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整個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給制造業帶來一些現實性的問題,包括傳統制造業如何提質增效,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如何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等,這些問題也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虛擬現實產業為制造業尋找新的增長點,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新動能。作為新一代人機交互工具,為開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銷售、運營維護等人員連接起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有效提升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綜合運用多元數據的能力,優化人員績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提升經營效率。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虛擬現實技術在工業制造等行業領域大規模應用,仍然面臨諸多的難點。產品的易用性、舒適度,仍有待提升,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仍待探索。下一步我們要從虛擬現實產業的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出發,圍繞頂層規劃設計、關鍵技術融合創新、優質產品有效供給、行業應用深化賦能、標準規范建立健全等方面開展工作,推動虛擬現實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中興通訊大視頻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朱方在演講中表示,目前VR/AR在制造業領域應用的最主要挑戰如下:一是VR/AR內容生產效率較低、內容成本過高,成為發展的最關鍵瓶頸。二是PaaS和SaaS平臺運營碎片化,用戶增長效應被大大稀釋。三是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尚需時日,如何與工業互聯網架構結合在工業場景落地,發揮數據的價值,還需要進行研究、嘗試和驗證。四是5G和MEC的規模部署剛剛開始,相關應用測試床工作需要加快進行。五是終端(主要是智能頭顯和眼鏡)、平臺和應用的標準化工作還遠未達到像手機行業的規模和深度,標準化工作需要加強。
北京易智時代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華在會上表示,數字孿生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應用,制造業是數字孿生的主戰場之一。數字孿生需要依靠包括仿真、實測、數據分析在內的手段對物理實體狀態進行感知、診斷和預測,進而優化物理實體,同時進化自身的數字模型,而VR/AR是數字孿生里面最核心的組成部分。2021年,全球數字孿生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億美元,中國數字孿生核心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00億元,50%的大型工業企業將使用數字孿生,從而使企業效率提高10%。
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在會上表示,要加快網絡建設,進一步筑牢AR+工業基石。易芝玲還進一步談到了目前很熱的元宇宙的技術架構包括三層:一是基礎支撐層,需要搭建支持大規模用戶同時在線的網絡和算力基礎設施,以支持沉浸式的極致用戶體驗。二是技術使能層,通過交互技術、AI技術、數字孿生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實現從網絡到服務的轉化。三是業務應用層,通過云XR、云游戲等內容呈現,實現元宇宙的萬物互聯和沉浸互動。最后,易芝玲談到了目前在網絡層面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基礎理論創新較為薄弱,缺乏變革性技術突破。二是算力網絡的內涵目標、技術架構在業內還未形成共識。三是核心芯片、元器件等“卡脖子”問題仍存在,需通過產學研機構協同和政策牽引,補齊短板不斷做強,有效提升產業自主權。四是未來網絡需探索多領域跨界融合、協同突破的方法,解決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推進的問題。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閆紀紅在會上表示,制造業為什么在質量和效率上存在那么多的問題?因為我們對現場很多情況、很多問題沒有明確的理解和清晰的呈現,而VR能夠幫助我們對制造業有一個清晰的呈現,支持透明化生產。VR技術在工業場景中的主要技術難點有三點:一是建模難。建立可通過數據驅動的涵蓋幾何、物理、行為和規則等多維度信息設備機理模型難。二是交互難。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的設備交互難,操作者與數字空間雙向溝通難。三是定制難。針對不同工業場景開發專門的VR技術難,產品工程設計方案與VR技術銜接難。
北京亮亮視野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合伙人兼企業應用事業部總經理婁身強重點談及了AR/VR在航空業中的應用,他認為數字化平臺打通了數據連接,使得飛機、人員和資源在數字世界形成了“孿生”,但在人和“物”之間,數據依然存在斷層。AR眼鏡成為打通人和機器、連接人與數字世界最后一米的最佳工具。
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技術副總裁黃潤康表示,正大集團之所以來參加世界VR大會,是因為正大集團的供應鏈以數據為驅動。而對于數據來說,有兩個重要的維度:一是完整性,二是比較好的可視化工具。AR/VR在正大集團有很多應用,包括改善用戶體驗、進行工廠的現場維修,以及培訓等很多環節。
上海影創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胡金鑫表示,影創是一個做VR/AR底層技術以及整機方案的企業,把技術和整機輸出給行業客戶,包括聯想、創維、海信等都是影創服務的客戶。胡金鑫還介紹了影創的解決方案在聯想合肥制造工廠的大量應用,包括故障維修、遠程評估診斷,還包括利用VR眼鏡進行培訓和質量檢查等。
PTC公司VR產品線業務負責人陳利民在會上談到了柔性智能生產線目前面臨的挑戰以及VR/AR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陳利民表示,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一方面是自動化生產線日益復雜,并廣泛使用機器人。二是柔性產線的設備編程和控制方法繁多且低效。三是產線設備編程需要考慮3D空間要素。四是開發柔性自動化產線需要大量的時間、資源和廣泛的專業知識。而使用Vuforia開源空間計算平臺構建下一代柔性自動產線,能夠破解目前柔性智能生產線面臨的種種挑戰,而AR編程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