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據報道,今年“雙十一”電商購物節,眾多商家開始調整策略,通過改善消費者體驗、拉長選購時間、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和幸福感等辦法來提振釋放消費需求。專家表示,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在消費者服務、市場主體和商品等方面出現新看點,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發展的新態勢。
(據11月14日《經濟日報》)
可以說,經過多年的發展,“雙十一”已成為觀察和把握中國消費市場潮流趨勢的重要窗口之一。整體來看,我國消費市場呈恢復性增長態勢,展現出強大韌性,消費仍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不過與往年相比,今年“雙十一”期間,我國消費市場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在局部散發疫情給消費復蘇帶來沖擊的背景下,電商平臺采取了更加務實的策略,更貼近讓消費者更好消費的本質,而非商家之間的流量競爭。從拼流量到比服務,“雙十一”越來越有“看頭”了,其提振釋放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功效”,自然也越來越來舉足輕重了。
一方面,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多元化發展,良好的消費體驗成為消費者選擇商品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消費者“減負”也被越來越多的商家重視。眾多商家開始由集中暴發沖擊銷量,轉向如何能夠持續平穩地以產品營銷、優質服務來增加消費者關注度和品牌黏性。
另一方面,今年“雙十一”表現出的諸多新特點,與我國數字消費市場的日漸成熟密切相關。今年以來,在平臺監管明顯趨嚴、不正當競爭監管力度加大等因素影響下,推動平臺健康、有序發展正成為行業共識。在此背景下,千方百計方便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無疑成為眾多商家的選擇,直播電商表現突出也正是迎合這樣的趨勢。對消費者來說,直播電商議價能力強帶來的價格優勢更明顯,很多產品經過電商精心挑選從而降低了個人選擇成本,且購物體驗更為便捷。
其實不只“雙十一”。可以相信,國家出臺的促消費各項政策還將持續顯效發力,疊加“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購物節、歲末年初消費旺季的拉動,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回升向好態勢,在疫情形勢沒有重大變化情況下,消費有望實現預期增長目標。
簡而言之,越來越有“看頭”的“雙十一”市場從一個側面再次展現我國內需市場消費潛力、經濟韌性。同時,由于受疫情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居民消費意愿較常態偏保守,性價比較好的網購更能迎合疫情之下消費者“花小錢、辦大事”的心理。從長遠看,促進消費仍要從夯實消費增長基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意愿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形成政策合力。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