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華東交通大學、江西省知識產權局承辦,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南昌知識產權法庭)、江西省知識產權學院協辦的2021世界VR產業大會云峰會VR+知識產權保護主題論壇在江西省行政中心舉行。隨著信息技術的顯著進步和網絡容量的擴大,如今虛擬現實(下稱VR)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游戲、教育、旅游、醫療等產業,呈現出“VR+”行業應用融合創新的新業態局面。VR空間中產生的創新成果應如何保護的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在論壇上,行業專家共同探討了關于VR知識產權領域的見解以及熱點,圍繞VR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國際變革態勢、中國應對方案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度討論。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劉毅指出,應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信息的利用,助力關鍵技術的核心攻關。知識產權是一座金礦,只有對此進行廣泛傳播,才能將知識產權信息轉化為創新創造的基礎支撐,實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實現創新成果。同時,只有做好信息的傳播利用,才能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壁壘,推動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現。做好VR領域知識產權的傳播利用,一方面要引導和支持專業化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圍繞VR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積極開展專業分析、專利導航,為政府部門制定路線提供決策支持,為企業明確發展方向提供數據支持。充分利用專利數據服務系統、國家重點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等資源。這些資源都是我們公共服務網上免費開放的資源,是為了加強信息資源供給。另一方面,VR企業也要不斷強化知識產權信息利用的能力,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充分利用知識產權信息,優化創新路徑,降低創新成本,規避創新風險,促進整體提升,擴大創新能力、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漢東指出,VR技術結合了計算機科學、光學、仿生學、神經醫學、大數據、智能圖形等前沿技術,廣泛應用于娛樂、醫療、教育和建筑各個行業,前景非常廣闊。從5年前開始,中國VR技術的專利申請超過了美國,盡管美國依然是VR領域技術最為先進、市場份額最龐大的國家。中國應強調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
江西財經大學校長,教授、博導鄧輝強調了當前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三個趨勢。第一,隨著VR產業的持續深入,知識產權的問題會逐漸顯現,并且會凸顯為關鍵因素。第二,已有VR知識產權的保護、時間問題,大多數都集中在VR技術研發的IP基地方面,也就是知識產權創造端這一塊。第三,有關VR知識產權研究,大多數集中在適用和調試方面,也就是主要在立法和調試方面。
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易繼明在探討人工智能創作的知識產權時表示,VR的內容里有很多由人工智能創作。這個創作要不要保護、有沒有版權?隨著人工智能逐漸發展,深度學習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計算機程序問題。人工智能創作打破了過去著作權里面的一個觀念,即著作權的作品主要是基于自然人的創作。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新明表示,發展VR產業,打造V谷,必須搞好IP布局,未來產業發展首要任務就是建立知識產權計算服務中心。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武雙在談到VR中的虛擬形象是否屬于作品、如何適用著作權法時指出,一方面,對于虛擬擬真場景提供保護時,不能因為場景艱辛而認定應當保護,避免過多形成壟斷,對行業過多限制。另一方面,擬真場景不一定意味著思想和場景的表達有限,應該結合個案的具體內容是否受保護、是否排除部分元素為創作者提供相當的激勵。
阿里云董事、總法律顧問秦健介紹,VR用戶和終端之間的關系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弱交互、強交互。弱交互是以欣賞平臺預先制作的VR內容為主,強交互是除平臺預設內容外,用戶可與內容互動,甚至創作內容。今天行業的發展趨勢逐漸從弱交互向強交互發展,是因為芯片、5G這些硬核技術的發展。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