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工會管理和會員服務是目前傳統工會面臨的普遍難題,特別是近年來新技術、新平臺不斷涌現,衍生出眾多新的就業形態和用工方式,為傳統工會的會員登記、福利發放、職工服務等帶來挑戰。
在此背景下,以廣東等地為代表的工會組織積極開展數字化探索,充分利用微信支付等數字化工具,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普惠、便捷的“智慧工會”服務,逐步探索出一套數字工會解決方案,讓傳統工會服務在信息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創新福利發放模式
工會服務精準觸達
“通過手機就能領取清涼券,更方便了?!杯h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員等群體常年奔走于戶外街頭,盛夏之際更是難熬。對此,廣東省總工會與微信支付合作推出“夏季清涼線上領工會福利爽一夏”活動,有針對性地為戶外工作者提供清涼降溫福利。
戶外工作人員往往具有流動性較大、就業方式靈活等特點,如何有效統計工作人員、進行福利發放都是活動的難點。為解決這一問題,廣東省總工會與微信支付創新性地把傳統線下“送清涼”活動,升級成線上移動互聯網的“智送清涼”模式。
同時,廣東省總工會還進一步推出“工會大數據微信消費券”的新模式——只要是環衛、外賣和快遞這三個行業的戶外工作者,在“粵工惠”小程序或app完成實名認證,系統將基于工會成員大數據能力自動精準推送清涼券活動信息,并引導用戶領取購買飲料時可用的滿減“清涼券”。
對于戶外工作者來說,該模式領取路徑簡單、學習成本低,且核銷便捷,福利券覆蓋整個廣東省逾400萬家支持微信支付的線下商家。對廣東省總工會來說,數字發券讓核銷鏈路清晰,數據隨時可查。
其次,基于微信精準發放能力,廣東省總工會實現了更為垂直的工會服務,并以極低的人力、物力成本實現了覆蓋面廣大的“送清涼”活動,真正意義上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此外,數字福利的創新發放模式也被創意應用到各類工會服務場景。疫情后為了鼓勵春節本地過年,增加節日祝福,珠海、佛山總工會分別發放春節福利消費券,線上認證即可領取在本地各商家使用。廣東、中山、佛山等總工會,也通過數字化向工會職工發放學歷補貼等,能7*24小時隨時發放補貼,且支持發到微信零錢或支付綁定的銀行卡。
搭建采購、發放一體化平臺
消費券派發靈活、核銷便捷
后疫情時期,為促進零售、餐飲、文旅等行業發展,各地總工會希望通過向全省工會和會員發放消防補貼的形式,助力地方經濟復蘇。但是在實際發放的過程中,各地工會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如何觸達全省千萬會員,“怎么發”“給誰發”都帶問號,再加上地方工會組織分散、無法為活動統一充值打款,活動一時間無從下手。
經過調研,微信支付團隊發現,在工會日常管理中,存在“工會組長”這一中間角色,工會組織會將福利先下發給各小組長,再由小組長向其負責的若干工會會員完成福利派發。
受此啟發,微信支付協助湖南省總工會推出“湘消費”小程序,借助微信社交平臺能力和微信支付禮品卡功能,面向工會組長搭建一套購買、發放消費券的平臺。各工會組長可通過工會福利小程序把收到的工會福利款項,自助購買對應金額的微信支付消費券,再通過微信將消費券“贈送”給最多30位工會會員。
憑借靈活、便利的福利采購和發放方式,消費券禮品卡得到了廣大職工和會員的認可。最終,活動消費券通過微信渠道累計發放核銷率高達99.9%。
打造靈活就業專項方案
升級數字化補貼發放方式
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新數據,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達到2億。以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家政人員為代表的靈活就業人員撐起了零工經濟新業態。而與之相對的是,因為沒有形成傳統的勞動關系,其中不少人員存在“弱從屬”“無保障”等現象。
針對靈活就業人員信息收集難、核實成本高、考勤機制缺失等難點,微信支付團隊基于產品和生態能力,推出了“靈活就業解決方案”,能以低成本、低門檻、高效率的方式,在工會組織、用工企業、靈活用工平臺、靈活用工人員之間提供數字發補貼和保險保障等多種服務。
在入職階段,通過微信實名認證等能力,用工企業可快速認證靈活用工人員身份;需要打卡考勤時,微信人臉識別組件、Beacon等能力能夠實現移動打卡;而發福利補貼階段,則是通過微信支付商家轉賬功能,能7*24小時隨時給零工發放福利,且支持發到微信零錢或支付綁定的銀行卡。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工具功能不斷豐富,“數字工會”的服務正在從會員登記、福利發放,向文體活動、技能培訓、職工幫扶、保險保障等領域延伸。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數字工會方案落地,工會的規模和影響力將持續擴大,在助力傳統工會智慧升級的同時,還將惠及更多職工和會員。(工人日報客戶端 記者劉友婷)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