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以“匯聚向上向善力量,攜手建設網絡文明”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北京落下帷幕,會上發布了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十件大事和共建網絡文明行動倡議。與會者一致認為,要多措并舉擦亮網絡空間文明底色,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最大增量”。
近年來,互聯網在飛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粗放式發展、散漫式發展、失衡式發展的苗頭,內容變異、隱私泄露、數據漏洞、誠信危機等問題時有出現。
“有些平臺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快、爆炸式增長,但是發展過程中管理跟不上,包括內容安全的管理、技術保障的管理,特別是內部的管理機制還比較薄弱,所以容易出問題。”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說。
此前印發的《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深化公眾賬號、直播帶貨、知識問答等領域不文明問題治理。盛榮華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整治直播帶貨中的“刷單炒信”、售后服務保障不力、網絡主播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價格欺詐等突出問題。同時,進一步督促相關平臺持續優化平臺功能運行規則,強化議題設置和內容審核,鼓勵生產傳播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信息內容,提升平臺內容質量和服務水平。
10月20日,國家網信辦公布了最新版的《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當前網上新聞信息傳播領域還存在一些不規范行為和亂象,源頭在于無資質采編、超范圍轉載。”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局長謝登科表示,網上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時必須依據最新版的名單,對超過這個范圍轉載的,將依法依規予以處罰。
“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賴于良好的數字生態營造和網絡文明建設作為支撐,才能讓億萬人民平等共享發展成果。”快手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宿華在大會主論壇上代表互聯網企業發言時表示,包括快手在內的短視頻直播平臺,正在與實體經濟、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一方面提高了網絡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普惠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迸發出更大的經濟潛能與社會價值。
相比其他文明形態,網絡文明具有更明顯的科技驅動性,需要善用新技術。
“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是網絡空間治理的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吳建平說,互聯網是網絡空間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已成為網絡空間行為規范、生態治理和文明創建的關鍵因素,它必然是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支撐。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只有大力推動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才能掌握網絡空間安全的主動權,從而掌握網絡文明發展的主動權。
吳建平表示,網絡空間行為規則的執行,離不開互聯網核心技術的支撐。“如果我們查不到造謠者,防不住黑客,擋不住攻擊,再完美的法律法規也形同虛設。國家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爭取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突破,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下一代互聯網的安全問題,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保障。”
以核心技術助推文明建設關鍵還在于用好技術。“對于網絡文明而言,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用得好是利器,將成為守正創新的建設性力量;用不好是殺器,會帶來信息繭房、深度偽造等新問題。”央視網董事長錢蔚認為,只有不忘傳播主流聲音、弘揚主流價值的初心,各種新技術才能成為網絡文明創新的翅膀,否則就會在新技術的叢林中迷失方向。
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局長章勛宏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聯合教育部、人民銀行、工青婦等部門深入推進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扎實開展網民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億萬網民文明上網、文明用網,爭做中國好網民,為清朗網絡空間、建設網絡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