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強大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其背后強有力的支撐,而且在于個人品牌、粉絲、流量以及變現能力,更在于當下人們的消費習慣、購物習慣的變化。
“網紅”造星是有成本的,個人IP的打造更是需要投入,當投入無法帶來產出時,所謂的個人IP、“網紅”打造都將受到挑戰。“網紅”不只在于紅一時,更在于紅持久。
11月29日天眼查數據顯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多個“明珠羽童”“孟羽童”“羽童”商標,國際分類含廣告銷售、科學儀器、方便食品等,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
董明珠,是眾所周知的商界女強人;孟羽童,是通過一檔綜藝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被董明珠選中,22歲的她擔任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秘書。董明珠公開表示,希望把孟羽童“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
無獨有偶,一個名叫“明珠羽童精選”賬號在抖音上注冊,該賬號頭像為董明珠與孟羽童合照,賬號認證為“格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據了解,“明珠羽童精選”綁定了名為“GREE格力小家電旗艦店”的店鋪,目前已經有9.8萬粉絲。
有媒體評價,格力開始努力做“網紅”。的確,個人品牌加持、網絡吸粉、流量變現,無疑是當下“網紅”生產力的典型表現形式。隨著“明珠羽童”“孟羽童”“羽童”商標的注冊以及“明珠羽童精選”抖音賬號注冊,格力意欲打造“網紅”個人品牌帶動銷售的策略比較明顯。
“網紅”可謂當下熱點詞匯,很多事情一經“網紅”,就有了“爆炸”效應。目前直播行業很火,“網紅”帶貨似乎正在成為電商時代的有效策略。那么,“網紅”策略在當下為何備受追捧?
資深人士表示,從痞子蔡、芙蓉姐姐到李佳琦,中國“網紅”歷經二十年,其變現方式的變遷是一場跨越二十年的全民互聯網狂歡。在筆者看來,這場全民互聯網狂歡仿佛并沒有終點。以前是“網紅”推手,現在“網紅”產業化運營,如對新人進行專業包裝、迅速聚集人氣,聯系供應商、電商和廣告商,迅速將“網紅”人氣變現,形成產業閉環。目前“網紅”已成為普遍的商業策略。
2017年,短視頻博主李子柒的視頻全網播放量高達30億,成為“年度第一網紅”。近期李子柒與資本方撕扯,其中可見“網紅”孵化及其深度運作背后資本的影子。“網紅”不再局限于是一種文化娛樂現象,其本質更接近網絡經濟發展中的品牌打造現象,即以“網紅”為代表的個人品牌打造,而其背后則是各種資源的強力整合與支撐。
“網紅”強大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其背后強有力的支撐,而且在于個人品牌、粉絲、流量以及變現能力,更在于當下人們的消費習慣、購物習慣的變化。我們可以質疑網絡直播賣出去貨物的真實數據,但卻無法質疑網購漸漸成為人們習慣的購物方式。或許,“網紅”策略備受追捧的深度時代背景就在于此。
格力注冊“明珠羽童”“孟羽童”“羽童”等商標,注冊抖音賬號“明珠羽童精選”,并綁定“GREE格力小家電旗艦店”,開始努力做“網紅”,引起眾多關注,其本質上還是在疫情沖擊之下對傳統銷售渠道的變革與嘗試,在空調市場低迷、公司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加強線上銷售與數字化生存路線,順應網絡時代的購物習慣。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國內空調零售市場銷售額為374億元,同比降低4.3%。格力電器2021年三季度實現營收470.83億元,同比下滑1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88億元,同比下滑15.66%。
2020年董明珠直播帶貨消息不斷,但這還是有別于綁定小家電旗艦店的“明珠羽童精選”品牌化運作,更有別于打造“網紅”個人品牌帶動銷售。“明珠”,無疑是極具人格魅力的品牌,而“羽童”則代表著90后的新生代,“明珠羽童”給人以很多的想象空間與新鮮感。在這樣一個人人爭做“網紅”的時代,強大的良好的個人品牌形象無疑具有超強的吸粉能力和變現能力。
有人說,移動網絡時代,人人都可能成為“網紅”,再小的個體,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IP,“網紅”造星工廠更多了,名不見經傳的也很可能在悄然之間異軍突起。似乎個人品牌時代就在眼前。那么,我們能斷定個人品牌時代真的來臨了嗎?或許理論上可以展開無限想象,但“網紅”造星是有成本的,個人IP的打造更是需要投入,當投入無法帶來產出時,所謂的個人IP、“網紅”打造都將受到挑戰。“網紅”不只在于紅一時,更在于紅持久。
如何在這個網絡時代脫穎而出,無疑強勢的個人品牌具有更絕對的競爭力。在這個人人都可能成為“網紅”的時代,商界女強人董明珠與她的秘書即“明珠羽童”或許具有著天然的“網紅”優勢。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