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有機會跟國際上的傳統顯示技術共同發展,把下一代顯示產業做大做強。”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自鴻近日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表示,目前柔宇的折疊屏手機彎折次數可達180萬次,在正常使用過程中足夠可靠。
近年來,中國北有京東方,南有華星光電,“缺芯少屏”的“少屏”問題已被解決,在LCD電視屏幕、手機屏幕領域,技術與國際巨頭相差不大,但在高端屏幕領域,三星的AMOLED走在全球前列,主流的OLED技術路線也是以三星的低溫多晶硅技術(LTPS)為主。
對于屏幕的下一代技術柔性屏,跟隨還是換道?柔宇選擇了后者。柔宇選擇自主研發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技術,成就了當前全球柔性屏產業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
“柔宇的ULT-NSSP技術,從材料、設備、工藝、器件結構等,都和國際傳統顯示技術路線不一樣,業界之前沒有人做過,我們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從基礎的物理化學材料開始研究,花了幾年時間做出技術原型?!眲⒆曾櫢嬖V中國經濟網記者,“后來我們自建產線時也沒有參考,又花了幾年時間才在深圳建成投產?!?/p>
在“前無古人”的技術領域里,柔宇在2018年建成全柔性屏大規模量產線并投產,在三星、華為等廠商的折疊屏手機面市之前,柔宇就率先推出了折疊屏手機FlexPai,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了全柔性屏量產和折疊屏手機出貨的公司。據悉,目前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近1000萬臺。
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自鴻接受記者采訪。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相成攝
劉自鴻評價ULT-NSSP技術說,“新技術把原來復雜的設備工藝都精簡掉了,所以自然地提高了良率,減少了設備投資成本,使得整體制造成本下降。綜合來說,用戶會得到更高性價比的柔性顯示屏。”
新技術必然需要大量研發投入,這一點劉自鴻毫不猶豫,“以技術創新為基本的本領,是柔宇的基因。無論什么階段都要保持持續創新,企業需要有危機感,知道世界不斷變化、科技不斷進步、行業不斷發展、用戶需求不斷提升,企業需要不斷地創新,去滿足用戶、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p>
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柔宇研發投入分別為 1.6億元、4.88億元、5.86億元和 5.83億元,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 308.17%。也就是說,最近3年里,柔宇每收入1塊錢,就要拿出3塊錢投入研發。劉自鴻表示,“隨著后續產業規模越來越大,我們的研發投入還會進一步加大?!?/p>
雖然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但在手機以外的應用落地,柔宇走的更快——與空客、中車集團合作,將柔性屏應用到飛機機艙和高速磁懸浮列車車廂中;與LV合作,讓柔性屏手包走上T臺;包含數百片全柔性屏樹葉的柔樹安裝在機場和商場,成為新型媒體交互入口……
柔性屏應用展示。
在傳統技術路線上難以超越競爭對手時,另起爐灶或是唯一的方法,而每一個新產業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劉自鴻希望業界給予更多的耐心去對待這項新技術的發展。
“我們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也像打著手電筒挖地洞,直到挖穿了、量產了,才進入到應用。相信未來柔性屏的增長速度會更快,將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和場景使用到柔性顯示?!眲⒆曾櫿f。(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方)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