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人工智能產業也迎來了全面發展。伴隨著政府新基建一系列政策信號的釋放和落地,未來將從政策資源、技術生態、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助力人工智能全面產業化。作為西北首個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西安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將激活算力資源,為產業數字化提供“加速度”。
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高地 千億級賽道值得期待
“十四五”規劃將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列為“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核心驅動力,在加快產業升級、經濟轉型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未來科技發展和科技競爭的焦點。
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來自IDC發布的《2021年V2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預測,2025年,全球約8%的AI相關支出將來自于中國市場,市場規模在全球九個區域中位列第三。
為搶抓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重要戰略機遇,《陜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9—2023年)》確定發展目標,到2023年,人工智能將成為陜西省培育新動能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長點,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2020年3月,科技部網站發布《科技部關于支持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函》,明確支持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2020年11月,《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西安實現人工智能總體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基礎前沿理論研究取得標志性成果。
此外,為了進一步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暢通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技術創新渠道,陜西省更是印發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支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從基礎前沿、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到應用示范。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西安市人工智能應用示范效果初步顯現,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今年9月上線的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進一步提升了西安在人工智能算力領域的領先能力。據了解,該中心的機房建設采用了華為預制模塊化方案,算力平臺基于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未來能夠提供更大規模和更精準可靠的模型訓練及推理。
從“AI產業化”到“產業AI化”,人工智能不僅被認為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更是被視為未來創新的技術底座。未來,西安將以人工智能推動城市的千行百業智慧化的轉型,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人工智能行業開啟諸多應用場景 西安釋放“西引力”
在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版圖中,西安位于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的黃金地帶,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已經批準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中,西安的定位是:到2023年,西安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成效顯著,發揮人工智能對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西安具備政策環境優良、人才優勢明顯,科研實力雄厚、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等優勢,憑借著強勁的人工智能基礎支撐實力,正逐漸釋放“西引力”。根據IDC發布的《2020-2021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顯示,西安位列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算力排行Top 10。目前,西安市人工智能企業超過150家,擁有相關國家級研發平臺11個、省部級平臺36個,在機器學習、圖形識別、無人系統、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產生了26個世界領先的國家級科研成果。
作為西北首個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正式上線運營不僅可以促進產學研合作,強化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加快人工智能創新;也將在深化人工智能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助力大西安“6+5+6+1”現代產業體系發展。
對于西安來說,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可以提供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進而推動智能生態建設和智能產業聚集,為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應用方面不斷落地開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包括金融、制造、醫療、交通等越來越多的行業,已經嘗試在多個業務領域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給企業帶來的降本增效、客戶體驗提升等業務價值正在逐步顯現。
截至目前,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共完成西安200多家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調研工作,涉及科研、制造、自動駕駛、教育、醫療、交通、電力等各行各業。
依托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陜西師范大學已經與華為共建“MindSpore研究室”,基于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共同開展開源數據集、深度神經網絡算法、文化教育特色相關場景、生態社區等建設。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過與華為合作,基于昇思MindSpore和昇騰硬件,通過圖算融合等深度圖優化以及跨層內存復用技術,打造國產雷達遙感大模型;并將遙感具體應用開發需求與華為全棧AI基礎軟硬件平臺相結合,推動遙感應用快速開發,為遙感科研及行業應用賦能。
為了更好地對多維數據進行采集研究,西北工業大學在打造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應用技術實驗室過程中,也在昇騰Atlas算力底座和AI框架MindSpore下,推進語音預訓練大模型項目,從而填補中文語音大規模預訓練模型領域的空白,為智能語音交互、語音語言多樣化保護、國際化多語種拓展等提供技術支撐。
除此之外,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更大的價值體現在:它能夠進一步推動西安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為整個西北地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其數據中心采用全球領先、全棧自主創新的人工智能計算,高性能計算以及通用計算組合的多元算力架構,使用模塊化數據中心,建設人工智能公共計算基礎設施,支撐人工智能生態建設,形成人工智能產業聚集,進而促進西安市數字化產業轉型。
近年來,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生產,重塑傳統行業模式、引領未來的價值已經凸顯,全球化競爭的大幕已經被拉開。中國也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賦予人工智能更強勁的“爬坡之力”。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模式,是把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作為城市新型公共基礎設施來建設,由政府主導,像提供水電一樣,提供普惠的算力。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方式,同時也在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帶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加速數字經濟騰飛,開創了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新模式。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