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日前發布的《50款App賬號注銷及自動化推薦退訂測評報告》顯示,部分網約車、外賣類App賬號在用戶注銷、關閉自動化推薦方面存在問題較多。有的App未注明注銷條件,或是注銷條件、流程設置不合理,經人工審核方可注銷,但人工審核存在無人受理、承諾時限過長(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承諾時限不明的情況。
App賬號注銷難,其根由在于運營企業有著自身的“小算盤”。此前就有網絡安全專家表示,一方面,用戶數量是代表App競爭力的硬性指標之一,對投資有著重要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用戶數據非常珍貴,App方有維持用戶數量的利益訴求。事實上,確如其言。注銷難無外乎為了“留”住用戶,殊不知,這令人反感至極。
根據《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App方有提供賬號注銷服務的義務,其中就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止使用電信服務或者互聯網信息服務后,應當停止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為用戶提供注銷號碼或者賬號的服務。所以說,注銷服務本就是企業應該做到的基本服務。
App賬號注銷難不應該成為難治之疾。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顯眼的“一鍵式”的注冊,大多數平臺的注銷選項隱藏很深,條件苛刻,且注銷方式較為復雜。除去企業自身的逐利因素外,與市場監管不力不無關系。終究來講,App賬號注銷難是對用戶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用戶權益的侵害,對于此類現象,市場監管部門不能置之不理。
法治是遏制App賬號注銷難有力有效手段。根據《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應當為用戶提供注銷號碼或賬號的服務”,違者“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這樣的“罰則”理應落到實處。實現此,一方面用戶要有維權意識;另一方面需要法律對此不手軟,該懲治的就須依法懲治,甚至頂格處罰。
此外,消費者的防范注意也是應當的。中消協就提醒,在接受個人信息條款或者向經營者提供個人信息后,要關注經營者是否有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是否存在非法處理個人信息行為等。更重要的是,面對注銷難切莫忍氣吞聲,該依法維權的要勇于依法維權,莫嫌麻煩,消費者對不合規行為說“不”,也有利于凈化市場。
而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手機App賬號注銷難,看似會給用戶帶來一時不便,甚至可以一時留住用戶,但這樣的齷齪之舉,不僅吃相難看,更會招致用戶的反感至極。所以,與其在此方面下功夫,遠不如靠App質量及良好的服務留住用戶,即便用戶想“走”,也不妨坦然對待,給用戶留下好印象,如此,也是對用戶與自身的雙向負責。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