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農民種植的胡柚搭上農村電商快車后銷量猛增;美的微波爐廣東順德工廠數字化后,訂單交付周期縮短56%,產品品質指標提升15%;北京20家市屬醫院開通在線互聯網醫療,預約、診療、繳費、“云”看病不用排隊,就連藥都是快遞送到家……
如今,從田間到車間、從舌尖到指尖、從地下到天上……數字生產、數字生活的每一幕場景,都留下了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的奮進足跡。當前,社會經濟正加速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智能大潮到來,數據是最好的“信號燈”。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逐年攀升,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步伐加快,截至今年8月底,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3.7%和73.7%。
數字產業化基礎穩步夯實
數字產業化是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石。2021年,隨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推進,技術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我國數字產業化實力進一步增強。電信業、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基礎堅實,對經濟社會的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數字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一批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企業創新發展,產業生態體系更加完備,正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信息通信業實現新的跨越。目前,我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固定寬帶從百兆提升到千兆,光網城市全面建成,移動通信實現網絡、產業、應用全球領先。在5G建網方面,我國已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截至今年10月,我國5G基站達到129.1萬個,終端連接數超過4.7億個,5G基站、終端連接數全球占比分別超過70%和80%,已覆蓋全國所有的地市級城市,還有95%以上的縣城城區和35%的鄉鎮鎮區,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夯下基石。
數字經濟產業鏈正在加快形成。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互聯網業快速發展,1—10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10715億元,同比增長15.1%;軟件業務收入76814億元,同比增長19.2%,其中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共實現收入6327億元,同比增長21.6%;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3102億元,同比增長23.4%。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正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網絡化和智能化,推動現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應用生態,為數字產業化提供堅實動力。
基礎性、通用性技術研發取得重要進展。量子計算、高端芯片、高性能計算機、網絡架構、基礎操作系統、衛星互聯網應用、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為推動數字變革的重要力量。
產業數字化賦能作用日益增強
與數字產業化相比,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態勢更引人注目。數字技術賦能產業發展的能力在不斷增強。
2021年,我國產業數字化發展全面提速,各領域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為其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創造了條件:傳感器、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傳統技術更加智能化、精準化且成本呈下降趨勢,具備了替代人工和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基礎;在消費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更加成熟,日漸能夠滿足產業特別是工業生產活動對高精準性的要求;消費領域的數據逐步與產業領域的數據打通,可實現跨產業互聯和從產品研發設計到用戶體驗的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循環。2021年,我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進一步深度融合,不斷拓展實體經濟數字化的應用場景,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推動數字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對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和重塑的作用日益凸顯。數字經濟可以實現全鏈條泛在互聯貫通,助力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動態調整產品品類、優化產能,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敏捷反應。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數字技術和產業體系,匯聚數據、軟件等技術資源,實現制造技術、材料、工藝等產業鏈短板的突破,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和價值藍海。
數字經濟主引擎作用增強,推動信息消費升級,促進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一幅數字中國畫卷加速展開。當前,我國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運用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培育形成一批信息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以滿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壯大新的經濟增長極,助力“雙循環”。移動支付廣泛普及,網絡購物、在線學習、遠程辦公等成為工作生活新方式,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交易額均居世界首位;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協同研發設計、無人智能巡檢、數字工廠、智慧礦山等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鍛造新引擎。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由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大踏步邁進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數字經濟孕育著增長的巨大潛力。“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強調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十四五”規劃中高瞻遠矚的判斷,圖之深遠的謀劃,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擘畫光明前景、注入強大動力。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