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2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正式舉行。開幕當天,《企業數字化轉型藍皮報告——新IT賦能實體經濟低碳綠色轉型》隆重發布。報告指出,“新IT”是各行各業轉型的“數字基座”,能發揮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打造敏捷化服務、減少能耗和碳排放的重要價值,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表示:“‘新IT’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生產力最核心的生產工具,它提供了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變革所需要的技術,和創新的服務解決方案?!睒嫿ā靶翴T”數字基座,成為推進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打造“新IT”數字基座,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日前召開的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為應對“三重壓力”,穿越不確定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面對種種壓力與挑戰,數字經濟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重要驅動力。12月14日,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就全面利用數字技術打通堵點卡點、擴大需求、助推綠色發展等方面做出系統部署。數字經濟憑借在增強工業經濟韌性、彈性和質量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成為振作工業運行、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數字化轉型是政企長久穩定發展的必經之路,是一項涉及數據、技術、流程、組織等要素,需要久久為功的復雜系統性工程。作為工信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中國信通院在當前形勢下發布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藍皮報告》,為實體企業運用“新IT”推動數字化轉型指明了路徑。
“新IT”是指基于“端(智能終端設備/物聯網)—邊(邊緣計算)—云(云計算)—網(5G和高速光纖網絡)—智(行業智能)”技術架構,賦能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變革所需要的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今年6月,國內知名產業研究智庫互聯網實驗室發布《“新IT”——數字社會基礎設施的新圖景》,成為國內首份“新IT”主題報告。
本次發布的藍皮報告是中國信通院關于數字化轉型的最新智庫研究成果,對新趨勢下“新IT”的具體行業應用及實踐做了進一步的梳理。報告以“雙碳”為背景,主要聚焦石油石化、電力和制造行業,深入剖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所涉及的數字化技術、關鍵業務場景、轉型推進路徑,并通過部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為企業提供轉型參考示范。
生產效率提升37%,“新IT”降本增效作用顯著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應該如何做?栗蔚在講話中提出,在此過程中企業應把握三大原則。一是堅持在長期主義的理念下推進數字化轉型。二是要打好數字基座,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IT”技術融合集成,為企業業務創新提供高效、低成本的一體化服務支撐。三是打破業務和技術的壁壘,將業務運營管理經驗和數字化技術充分結合,優化業務鏈與價值鏈。
其中,打牢企業的“新IT”數字基礎設施技術底座,不斷進行技術迭代更新,成為各行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首要工作。報告強調,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的數字化基礎底座,已不再僅是硬件設備,而是包括物聯網設備、基礎設施和智能應用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需要的是包含實施、運維在內的全方位服務。與此同時,5G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數據的增長和算力的發展,加速了行業智能化變革的進程,但也讓原來的“云-管-端”IT架構變得力不從心,從而催生出“新IT”架構。“新IT”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質和量的提升,有助于達成“降本增效提質”目標。同時,企業還能通過深化融合以“新IT”為主的數字化技術,調整其運營策略和商業模式,實現自身創新變革,以保障自身在新時代下的市場競爭力。
“新IT”還是企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靶翴T”技術廣泛運用于生產、消費、傳輸、運營、管理、交易等各環節和鏈條,促進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結構優化,實現“減排不減產,增收不增耗”的可持續發展。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數據顯示,相關制造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后,其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2%,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最高達到1.25倍,數字化轉型正向賦能作用顯著。
報告指出,“新IT”將推動數字化時代基礎設施的代際革命,革新生產組織形式,實現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場景的數字化,成為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引擎?!靶翴T”架構及其方法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轉型企業接受與應用。
樹立數字化轉型燈塔,賦能行業升級
隨著數字技術在資源、能源和環境領域的深度融合與應用創新,其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石油石化、電力、離散制造業作為最為重要的幾大排碳行業,分別處在能源生產、調配、利用三個環節。報告指出,數字化轉型正成為各行業驅動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實現節能降耗減排的重要引擎。
聯想等企業成為利用數字技術推進綠色轉型的典范
聯想集團作為離散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龍頭企業,在多個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在PC生產業務中,聯想通過數字化技術改善工藝流程、優化供應鏈環節,將印刷電路板組裝工藝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減少35%。在閉環質量管理方面,聯想在聯寶工廠實現了提前24小時精準預測貨物到港信息,入庫效率提升了50%,檢驗人員縮減了20%。在智能決策方面,聯想通過自主開發智能排產系統,排產時間由原來的9小時縮短到現在的不到1小時。
報告指出,企業在推進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應注重自身能力的沉淀,積極對外賦能。聯想集團在推進自身供應鏈交付智能化、工廠智能化和物流智能化的同時,還基于在相關領域的實踐,提煉總結出指導制造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框架,發揮數字化轉型企業的“燈塔”效應,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聯想作為“新IT”全要素企業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此外,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痛點,中國信通院等機構不斷健全轉型標準體系,幫助企業了解自身數字化發展程度,找出短板弱項,明確發展方向。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工業互聯網與多家研究院共同推出了“新IT指數”,通過結合“技術先進性”和“價值貢獻度”的二維坐標對企業數字化能力給予準確定位。中國信通院更聯合眾多行業龍頭企業推出《企業IT數字化能力和運營效果成熟度模型(IOMM)》,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標尺和指南。
“新IT”不僅是技術,更是生態賦能。它將在整個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價值,驅動實體經濟與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創新業務模式。未來,在“新IT”產業生態重塑的過程中,聯想集團等“新IT”全要素企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助力更多企業推進在新時代下的穩健轉型,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