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的科技元素,是北京送給世界的驚喜。在2月16日舉辦的專場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表示,圍繞場館、運行、指揮、安保、醫療、氣象、交通、轉播、觀賽等關鍵場景,500多家單位、超過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發的200多項技術成果已在測試賽、運動員訓練、正式比賽中開展了示范應用,為北京冬奧會高質量辦賽和高水平參賽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2016年,在北京冬奧組委統籌協調下,科技部會同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關部門制定了“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8個方面統籌設計重點任務。
開幕式上綜合運用的人工智能、超高清渲染、5G、8K等一系列高新技術,讓科技和創意完美融合,打造出既恢弘壯美又空靈浪漫的視聽盛宴。2月2日開始的火炬傳遞活動中,手持火炬在大風、低溫環境中穩定燃燒,打造“永不熄滅的火炬”,同時通過機器人完成水下火炬傳遞,展示了我國機器人技術實力。在參賽方面,研發了科學化訓練方法和裝備,為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觀賽方面,研發云轉播平臺、VR觀賽、智能語音服務等技術,提升觀賽體驗,打造冬奧的“科技感、未來感”。
除了開幕式上使用的高新技術外,通過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還建立了智慧化比賽訓練場地,研制了適合我國運動員形體特征和運動特點的高性能服裝,以提升運動員參賽水平;在安全方面,圍繞奧運場館運維管理、設備運行、食品安全、醫療保障、疫情研判和防控等,重點解決了冬奧會安全監測預警、運動健康保障、環境風險評價等技術和裝備問題。
據介紹,“科技冬奧”不僅滿足北京冬奧會籌辦和參賽的重大科技需求,也將對后奧運時代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推動5G、氫能出行、智能車聯網、100%清潔電力等高新技術在冬奧會中示范應用,帶動5G通信、綠色出行、零排供能等產業發展。(記者武曉莉)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