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以“建議對部分網站強制要求下載App的行為進行整治”為題留言稱,“現在用手機瀏覽器瀏覽內容時,一些應用常常會彈出來推薦App的窗口……必須下載App才能瀏覽全部評論,希望政府能夠對這種行為進行整治。”工信部近日回復時表示,“將深入研究,根據下一步工作安排予以關注。”
現在智能手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每部手機里都安裝了各種App,以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但是手機硬件性能有天花板,可以安裝的App數量也有限制,如果超過一定數量,就會誘發手機卡頓、死機、崩潰等嚴重問題。然而,部分網站頻頻彈窗推薦,強制要求用戶必須下載App,才能瀏覽全部內容,使用評論、轉發等功能,明顯屬于霸王行徑,導致用戶體驗感極差,對其產生厭惡情緒。
互聯網應用App以規模化取勝,誰能圈占更多的用戶資源,就可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所以各種App都在采取利誘、強制、欺騙等手段,以想方設法增加用戶數量。比如用戶看了一半信息內容,就被網站強制要求下載應用App,否則無法繼續瀏覽。還有的網頁會彈出App推薦廣告,如果用戶去點擊的話,就會跳轉到App下載界面,甚至直接在后臺偷偷下載安裝。可見,此類方式過于粗暴無理,跟“流氓軟件”的套路別無二致。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顯然,部分網站強制、誘導要求用戶下載App的行為,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妨礙了用戶正常操作軟件,影響到體驗感,潛藏信息安全隱患,也違反了公平競爭原則,應依法予以禁止。
而且,不僅是線上存在網站“強制下載App”,現在線下也普遍存在類似情況。比如一些原本簡單快捷的服務,如今卻需要消費者關注公眾號、下載APP才能實現。在一些商場,不裝APP小車推不了、發票開不了,有的還用海報宣傳用APP支付可以“不排隊”。有的飯店需要消費者關注餐館公眾號后,才能看到更新、更全的菜單等等。諸如此類的限制,都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阻礙了正常的消費行為。
由此可見,線上線下“強制下載App”的做法,并非正常拓展市場業務,屬于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監管部門需厘清此種做法的市場危害性,可對此進行法律定性,并采取整改措施,督促涉事平臺、商家盡快糾錯,完整呈現信息內容,不得搞強制、誘導、欺騙下載App,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利。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