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企業晝伏夜出為未成年人服務”“套用其他游戲版號運營‘同名’游戲”“拿收到授權的網游‘加戲’私加低俗內容”。這些網游“騷操作”你碰到過嗎?
去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
網絡新規發布實施之后,其效果立竿見影。媒體調查發現,一些知名游戲公司對網游新規執行較為徹底,即便是在線單機游戲,也需登錄實名認證,甚至游客模式都完全關閉。如果是認證的未成年人用戶,即便是在游戲中,在非未成年人游戲時間段內,到點也會被踢下線。
不過,依然還有部分游戲不用實名認證,打開即可玩耍,更談不上時間限制,甚至有的游戲企業“晝伏夜出”,等22時以后放開未成年人運營時間,運營至次日8時;還有的公司在游戲中未設置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措施,未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可見治理網絡游戲還任重而道遠。
在多家公司被罰的背景之下,仍有網游違規發行、不實名認證、打開即玩等違規行為花樣百出,這一方面折射出現行的治理措施還不夠嚴密,還存在一些疏漏;另一方面則暴露出相關的執行力還需要加大,只有監管部門一刻也不打盹,違規行為才會喪失溫床。
隨著對未成年人網游的監管進一步收緊,只要各方形成合力,把治理網絡游戲亂象當成事關網絡清朗生態、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大事來抓,一刻也不放松警惕,即便一些企業再晝伏夜出,也注定“沒戲”。 (賀成)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