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網易云音樂正式起訴騰訊音樂(TME.N),指責其在產品設計、用戶功能、軟件UI等方面與前者雷同,并認為其存在惡意侵犯網易云音樂著作權的做法。騰訊音樂品牌公關負責人陳默回應稱,“碰瓷營銷無助于行業發展”。
對于兩大巨頭的“相愛相殺”,投資者早就見怪不怪了。此前兩大在線音樂巨頭曾多次互訴版權等不正當競爭問題。
“一超一強”的音樂市場
經歷2015-2021上半年版權競爭時代,在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責令在線音樂公司取消“獨家版權”,行業逐漸整合,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市場份額總計超93%。而諸如歌手直播服務、網絡打賞之類的音樂衍生娛樂市場同樣受到兩大寡頭的壟斷,二者總共占到77%的市場份額,國內在線音樂市場“一超一強”格局清晰、競爭激烈。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包含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主流在線音樂平臺APP,2021年錄得營收、凈利潤分別為312.4億元、32.2億元,同比增速7.2%、-23.0%。據易觀分析數據顯示,三個主要音樂產品2022年1月MAU(月活躍用戶數量)分別達2.34、2.33、2.1億人,排名第四位的“網易云音樂”MAU僅為1.6億,TME具有絕對的用戶規模優勢。
從業務板塊來看,騰訊在線音樂產品每月ARPPU(付費用戶平均收入)近年來維持在8.7-9.5元區間,社交娛樂總付費用戶達1000萬以上,ARPPU保持穩步上升,相比于網易云音樂持續下降的在線音樂ARPPU值、僅60萬的社交娛樂用戶存量。前者在實現穩定盈利的情況下,攬金能力也在逐漸增強。
網易云音樂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網易云音樂一直重視“云村”社區的運營,據易觀分析顯示,2022年1月,網易云音樂平臺24歲以下用戶占比為30.5%、35歲以上用戶占比達80%以上,均列主流平臺第一。
雖然具備原創資源、社區文化優勢,但因為業績表現低迷(常年錄得凈虧損,2021年調整凈虧損為10.4億元人民幣),網易云音樂在資本市場的關注度沒有體現出其“一強”的地位。港股上市的網易云音樂已連續7個交易日成交量低于1萬,行業事件的發生及恒指暴跌也都未能引起個股價格的波動,流動性的缺失是投資者和管理層更需要檢視的問題。
音樂短視頻化趨勢顯現
大多數在線音樂平臺已脫離單純的付費“音樂會員”收入模式,而是憑借音樂內容資源吸引用戶流量資源并實現變現。當前社交娛樂服務收入早已超過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結構的變化意味著音樂平臺與短視頻、直播平臺將由“合作推廣”關系轉向“競爭”,但從目前來看,音樂平臺尚未能對短視頻的競爭力產生威脅。
短視頻在配有相應的BGM(背景音樂)的同時,用戶還能獲得與之匹配的“內容”,能夠同時觸達人的“視覺”“聽覺”,給予用戶的滿足感是僅觸及“聽覺”的在線音樂無法達到的,時長通常在一分鐘以下的短視頻從用戶點開視頻開始,就立即用“一段音樂的高潮部分”+“直白有趣的內容”轟擊用戶的內心,每段視頻對于大腦來說都可能是新鮮的事物,使其迅速分泌多巴胺,一段時間后甚至能夠造成“隱性”的成癮,產品用戶粘性將會更高。
但同時資本也是聰明的,在線音樂平臺已經呈現音樂短視頻化的趨勢。騰訊音樂在2021年推出“波點音樂”,主打“動態背景+評論外顯”“上下滑動切歌”模式,以迎合用戶的短視頻使用習慣,同樣的音樂產品還有抖音集團2022年2月所推出的“汽水音樂”,高度聯結抖音平臺,使之能夠充分發揮算法優勢。
而從音樂社交娛樂市場總體來講,據灼識咨詢,我國2020年該行業收入達285億元,2017-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64.9%,主要受在線K歌和音樂直播業務的開展所驅動。根據其預計,2025年音樂衍生社交娛樂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74億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