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22日訊(記者安然 朱玲)自2019年3月15日央視曝光“714高炮”之后,這一貸款周期7天或14天、具有高額“砍頭息”及“逾期費用”的非法網貸逐漸被大眾熟知,不少平臺在監管部門聯合公檢法機關全面打擊下已經褪去。
(相關資料圖)
然而仍不乏有平臺依然猖獗,開發出變種的“超級高炮”。而相比于714高炮,他們的放款期限時間更短,還款利息也更為夸張。多位消費者在啄木鳥投訴平臺反映,其在一款借貸APP上遭遇強制放款,被收取48%的砍頭息,并要求3-5天還款。
用戶投訴:被強行放款還遭暴力催收
“我沒有申請貸款,平臺就審核放款了。”網友吳先生(化名)抱著看一下額度的心態,在一款借貸App上填寫了包含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后,并未操作貸款,沒想到第二天就被強行下發放了貸款。
吳先生表示,他下款后實際到賬金額為2085元,而平臺顯示賬單卻為借款金額4000元,其中還包括了服務費1920元。還款最后期限為4天后的6月12日。
吳先生在第一時間聯系貸款APP的客服,卻自始至終沒有得到回應。連借款合同也沒有,但到6月20日,APP顯示他的待還金額已經為8000元了。“這完全就是強制放款的。我愿意償還本金,但拒絕償還利息。”吳先生表示。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網友陳先生。“莫名其妙收到‘鄒蓉’一筆款,我也不認識這么個人,緊接著接到電話說我在這款app上有貸款。我打開軟件一看,明明只給我打款1560元,但借款金額卻顯示3000元,還讓我5天就還款。”陳先生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
記者從陳先生提供的賬單可見,賬單沒有標明利率,直接寫明收取服務費1440元。其計算可知,這筆借款砍頭息率達48%,年化利率達到6819.92%。
面對“強制放款”和“巨額利率”,吳先生及陳先生果斷拒絕了還款。而在還款期過后,平臺方開始通過聯系借款人通訊錄暴力催收。不堪其擾地吳先生選擇了報警。
平臺入口極其隱蔽
中國網財經記者以“強制下款 黑網貸”在黑貓投訴平臺進行搜索,匹配結果達1081個。據多位借款人反映,這些平臺APP上通常找不到運營主體,轉賬及還款通過個人銀行賬戶。一旦填寫個人信息,會被強制貸款,逾期則會被暴力催收。
記者注意到,這類APP并不能在蘋果或安卓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而是某些平臺以“低息”等方式導流推薦,并通過特定鏈接的方式才能下載。并且借貸App的關系網并不止一層。“至少下載三個軟件,才能看到真正的借款產品。”有借款人抱怨。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上述放貸行為存在諸多風險,一是放貸主體不明確,應由持牌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但這些網貸平臺的放款皆為“個人”;二是信息“防火墻”未建立,導流規范性存在缺失,用戶有隱私信息遭泄露的風險;三是高息侵害用戶權益。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則表示,這類貸款從利率高、期限短,甚至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強制放貸,已經具有明顯的違規性質。根據《關于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放款方為個人,以營利為目的,經常性地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放貸款,此類個人放貸或涉嫌以非法經營罪定罪的風險。
如何才能根治防范?
那么,用戶如何防“被收割”?針對“高炮平臺”,又該如何根治防范?于百程表示,對于借款人來說,申請貸款要選擇正規渠道,目前監管方要求貸款產品需要明示利率,借款人要仔細閱讀產品信息和利率等條款,對于個人身份等敏感信息謹慎輸入。
“從根源上來說,還是市場有很大潛在消費需求,這就給了非法網貸平臺生存的土壤。”一位小貸領域資深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應該引導良幣驅逐劣幣,監管要健全廣覆蓋、有差異的服務金融體系,持牌機構應適當地調整信貸產品,分類、分層滿足不同普惠金融的需求。
蘇筱芮表示,針對此類非法行為,事前需要加大審核機制,尤其是手機應用市場等渠道規范,事中需要加大對此類平臺的動態監測,設立舉報制度以及時收集與處理,事后則要加大對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力度,通過樹立一批典型大案、要案等以震懾市場。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