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訊 記者劉晶報道: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JTC1)第六分技術委員會(SC6)第44次全會及工作組會議以網絡會議方式召開,來自奧地利、加拿大、中國、日本、韓國、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美國等10個國家成員體,ISO中央秘書處以及IEEE、ECMA、NFC論壇等聯絡組織的40余位專家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團方面,來自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WAPI產業聯盟無線網絡安全標準化委員會的專家參會。
本次會議歷時1周,包括團長和召集人會議、3個常設工作組(WG1、WG7、WG10)及3個臨時工作組(AG1、AG2、AG3)會議、決議起草委員會會議、SC6第44次全會,討論了包括近場通信接口協議(NFCIP)、低空無人機區域網絡(UAAN)、射頻定向信號傳輸控制協議(RF-DST)、智能電網中基于許可窄帶場區網的PHY規范、可穿戴機器人域網絡(WRAN)、未來網絡服務質量(架構、協議和機制)、遞歸網絡互連架構和協議、低軌衛星間的網絡通信協議(ISAT)、區塊鏈網絡互連技術、抽象語法標記(ASN.1)、對象標識符(OID)解析系統等在內的30余項標準項目及其他議題,會議成果顯著。
在國際標準技術提案推進方面,由中國電信、WAPI產業聯盟、西電捷通公司和新華三于2020年5月立項的“無線局域網接入控制”(ISO/IEC 5021-1和ISO/IEC 5021-2)兩項提案進入國際標準草案(DIS)投票階段,由重慶郵電大學牽頭制定的“未來網絡服務質量”(ISO/IEC 21558-2和ISO/IEC 21559-2)兩項提案進入發布階段,其他由中國代表團主導/參與的多項提案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進展。
在國際標準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由中國提出并獲批成立的概念和術語咨詢組(AG2)在上一研究周期成果顯著,SC6批準AG2繼續按照職責范圍開展工作。
ISO/IEC JTC1/SC6是信息技術領域國際標準化組織重要的分技術委員會,其技術方向為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專注于開放系統之間信息交換領域的技術研究和標準化,涵蓋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七層模型,是全球網絡空間系統信息通信的基礎。我國在SC6已開展了多項國際標準制修訂和技術研究工作:在WG1開展了無線局域網、近場通信、局域網安全、訪問控制、傳感器網絡安全架構等多項國際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在WG7正牽頭制定無線局域網接入控制相關國際標準以及未來網絡架構、協議和機制體系中服務質量相關國際標準;在WG10正積極推進實體證書管理和對象標識符(OID)相關國際標準新提案。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