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關注公眾號領取獎勵金8.8元!”就因為這句群公告,廣州一女子一步步落入騙子的圈套,一開始免費獲取蠅頭小利,最終被騙65萬余元。刷單兼職類電信網絡詐騙如今仍然高發,騙局常常引誘事主充值或轉賬做任務刷單,以各種借口要求事主轉賬更大的金額,最終將事主賬戶掏空。
(相關資料圖)
案例:
不斷騙你“拍單”“補單”
5月,廣州某公司職員李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一條陌生好友申請。通過好友后的第二天,李女士直接被對方拉入一個近百人的群聊。
“搜索關注公眾號領取獎勵金8.8元!”群里的活動消息吸引了李女士的注意。“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關注了那個公眾號,然后發了我的微信收款碼給對方,接著就收到8.8元的到賬通知。”李女士說,沒想到活動竟然是真的,隨即又關注了另外兩個公眾號,分別領取了6.8元、10.8元的獎勵金。
之后,群里又發布公告稱,下載一款名為“雷閃”的APP進行聯系,便可領取20.8元獎勵金。李女士沒多想就下載了該APP,并添加了“帶單”的“蘇導師”。“蘇導師”給李女士發送了注冊賬號的鏈接,李女士操作了兩個任務,發現“任務需要我充值進行‘拍單’”,隨后就在兌換界面提現了653元,包括本金496元和任務獎勵金157元。
第三天,APP上的另一名導師“謝導師”又發布了“拍單”活動。李女士完成第一、第二單預付操作后,“謝導師”稱其操作失誤需要“補單”,李女士隨即支付了3996元;隨后,李女士在第三單預付16888元,又因“操作錯誤”需“補單”33776元;第四單預付89888元后又得“補單”109977元。操作完成后,“導師”稱,需要做夠兩個產品才能進行“補單”,李女士又陸續支付了近40萬元。
當李女士要提現時,界面顯示“賬戶有連續錯誤的數據導致數據庫癱瘓錯亂,信譽分不足無法出款”。“導師”建議李女士聯系“在線客服”,“在線客服”稱,李女士再支付40萬元購買“信譽分”即可恢復正常,或等待技術人員處理。“這時我發現,自己被踢出微信群。”李女士這才意識到被騙,前后共計損失656540元。
提醒:
實質是以小利引誘轉賬
另有一名廣州市民王先生,在求職過程中,也按對方要求在某APP上做“試用期”任務。“招聘方”稱,每天做任務刷單才能領取“試用期”工資。結果,王先生在對方各種借口和名目的誘騙下,陸續刷單轉賬近10萬元。
市民張女士也在網上收到寄拍服裝的邀請,對方告訴她,下載某款APP做任務,便無需寄回寄拍的服裝和手提包。在引誘下,張女士在APP上一次次充值“做任務”,陸續投入51萬余元,最后才幡然醒悟。
事實上,刷單兼職類詐騙早已不是新騙局,但仍屢屢有人上當受騙。這類詐騙往往披著“動動手指做任務就能賺錢”的“漂亮外衣”,本質是引誘事主不斷充值轉賬,直到掏空事主的賬戶。
廣州市反詐中心提醒,凡是通過小利引誘充值或轉賬做任務,索要所謂“賬戶解凍費”或充值才能退本金的,都是刷單詐騙;求職過程中,凡是要求先支付、交納費用的,一定要小心;網絡刷單是詐騙陷阱,更是違法行為,廣大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文/付怡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