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重慶攜程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攜程小貸”)注冊資本已增至50億元。8月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攜程金融方面獲得了證實。這意味著,滿足跨省經營最低資本要求的互聯網小貸平臺又多了一家。
今年以來,騰訊、360數科、字節跳動等多家互聯網巨頭旗下的小貸機構完成了增資,謀求在更多地區展業。在小貸行業合規化發展提速、有實力的小貸機構忙于增資擴張之時,也有很多區域性、小規模的小貸機構在加速清盤離場。
(資料圖片)
互聯網系小貸機構密集增資
資料顯示,重慶攜程小貸的前身為重慶趣攜小額貸款公司。2021年,重慶趣攜小貸的股東變更為攜程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企業名稱隨即變更為重慶攜程小貸。
此次是攜程金融今年以來對重慶攜程小貸的第二次增資。今年2月份,重慶攜程小貸的注冊資本曾從8.49億元增至15.24億元。此次增資后,重慶攜程小貸的注冊資本增至50億元。
攜程金融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旗下的重慶攜程小貸增資至50億元后,已滿足《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的要求。”
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增資是為了達到監管部門對全國性網絡小貸機構跨省經營設置的注冊資本門檻。這說明,網絡小貸依然是互聯網金融平臺合規展業的一張重要牌照。”
攜程金融對旗下小貸機構增資并非業內首例。今年1月份,福州三六零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60小貸”)的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至50億元,這也是360小貸獲得的第二次增資。2月份,度小滿旗下的重慶度小滿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由70億元增至74億元。4月份,字節跳動旗下的深圳市中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小貸”)注冊資本由50億元增加至90億元。6月1日,騰訊旗下的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付通小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50億元增至100億元,這已是財付通小貸近兩年來進行的第四次增資。
更早之前,螞蟻集團旗下的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于2018年2月份將注冊資本由20億元增至80億元,2019年10月份又將注冊資本進一步增至120億元。2021年8月份,美團旗下的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由30.58億元增至50億元。2021年12月份,京東科技旗下的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由30億元增加至50億元。
“互聯網系小貸機構密集增資,一方面是為了謀求全國展業,另一方面是為了符合監管要求。”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
行業分化局面愈發明顯
今年以來,小貸市場分化格局愈發明顯,在互聯網巨頭對旗下小貸機構頻繁增資之余,也有很多區域性、小規模的小貸機構在加速離場。
《證券日報》記者對相關公告梳理后發現,今年以來,已有多地金融監管部門發布關于取消部分小貸機構經營資格的公告。比如,5月份,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稱,取消2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試點資格。6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布關于取消6家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資格的公告。7月1日,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布成都市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小額貸款公司名錄,有9家小貸公司被責令停業整頓。7月4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取消5家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資格的公告。
7月27日央行發布的2022年二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150家。而此前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3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232家。由此可以看出,小貸機構數量在今年第二季度總體減少82家。
“雖然小貸機構數量在逐年遞減,但小貸行業的貸款余額卻表現平穩,說明小貸行業經過重新洗牌后,呈現向頭部集中的趨勢。”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于百程認為,部分小貸機構離場,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地方性小貸機構面臨生存壓力,選擇主動退出;另一方面是監管部門不斷加大對違規小貸機構的清退力度。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小貸行業洗牌加劇,呈現“增資”與“離場”并存的現象。增加注冊資本,可增強網絡小貸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并為下一步規模擴張奠定基礎;選擇離場,則是小貸行業進行優勝劣汰的一種體現。小貸機構是多層次小微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幫助小微商戶在復工復產、識別融資需求、判斷信用狀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與傳統銀行形成互補。未來銀行與小貸機構之間存在很多合作契機。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