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8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制作經營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將網絡劇片以及網絡視聽節目納入管理范圍,并對劇、節目主創的標準做出規定,按照“網上網下一個標準、一體管理”的要求進行管理,同時還增加了合理片酬分配以及禁止虛假宣傳等內容。(8月8日《北京青年報》)
移動視頻平臺的迅速發展,為更多視聽節目內容擴展了播出空間。在平臺技術與海量內容生產的雙重支持下,一時之間風頭正勁的網絡視聽節目,被不少人視為新的投資“風口”。比如,一些用戶或視頻平臺運營商,創新推出微劇、微電影等內容,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迅速迎合了觀眾對于視頻內容碎片化觀看的需求。這些“重內容輕包裝”的微短劇突圍“出圈”,為一些耗資巨大卻內容空泛的大制作班底敲響了“內容為王”的警鐘。除了視頻賽道,大量小說IP改編的廣播劇同樣“異軍突起”,打響互聯網平臺“耳朵經濟”的市場爭奪戰。
隨著web3.0的不斷深化,在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浪潮的推動下,更多人加入到網絡視聽作品內容生產和經營的隊伍中來,公眾作為網劇旁觀者和內容制作者之間的身份界限也因此模糊。誠然,在網絡視聽節目發展的初期,很多內容制作者都能秉承“內容至上”的創作初心,嘗試和探索視聽節目的多元化發展路徑,以此來打破長久以來傳統視聽節目在內容制作和行業發展中形成的固化思維。但網絡視聽節目畢竟是迅速發展的新興行業,隨著更多資本推手的介入,面對誘人的流量紅利,僅靠創作初心的堅守,顯然不易。
其實,網絡劇目的行業監管,一直伴隨著行業發展在不斷完善。曾有一段時間,在“流量至上”的不良風氣引導下,網絡視聽節目充斥著大量低俗、無下限、博眼球的節目內容,不僅消磨了網絡劇目前期在觀眾心中積累的較好口碑,而且嚴重影響了行業的良性發展。為了給觀眾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劇目觀賞空間,避免網絡劇目市場出現“劣幣驅除良幣”現象,有關部門和視頻平臺一直在制作規范和內容審核等環節持續發力。今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對網絡劇片正式發放《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對相關內容的制作和發行標準作出了規范要求。
相較于傳統的劇目內容發行標準,“雙標”時期的網劇在內容審核、制作管理等方面仍然給創作者留有一定的“靈活空間”。如今,征求意見稿提出“網上網下一個標準、一體管理”,不僅意味著網絡劇目獲得了與傳統劇目同樣的地位認可,也表明其需要接受與傳統劇目同等的監督。期待隨著網劇告別“雙標”, 行業監管進一步完善,為更多優質劇目的涌現提供沃土。
(劉碩)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