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21日訊(記者朱佳琦 通訊員鄭祥耀)“地理信息不斷融入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它作為時空信息底座,不斷豐富著數字經濟應用場景。”11月21日,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5G+北斗”分論壇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亮會同多位領域內專家同臺作分享。
圍繞“自主可控GIS打造時空信息底座,助推北斗產業發展”,他以一名科研工作者和企業家的角度,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字經濟時代自主可控GIS基礎平臺新需求”“自主可控GIS基礎平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自主可控GIS基礎平臺‘5G+北斗’場景化應用”四個方面闡述了對如何助推北斗產業發展的思考與見解。
他談道,“5G+北斗”是數字化的新型基礎設施,5G為萬物互聯提供連接通路,北斗提供精準時空信息,“二者融合打造資源共享、萬物智聯的地理信息產業新生態”。
作為國內GIS龍頭企業,中地數碼堅持推動國產GIS技術自主創新和行業應用,并用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國外GIS軟件50余年的發展之路。今年9月,中地數碼發布MapGIS 10.6,從全空間GIS、大數據智能GIS、信創GIS、敏捷開發四大維度提升平臺核心能力。
目前,基于自主可控GIS基礎平臺,中地數碼落地了一系列“5G+北斗”場景化應用。比如,在城市級交通指揮調度方面,將北斗定位數據、視頻傳感器數據與全空間三維場景集成,直觀展示各路段車輛、人流同行情況,實現全時空、實時交互的交通指揮,以及公共交通調度及線路優化。此外,還能針對視頻源數據、手機信令數據進行空間化處理,從而開展車輛行駛、人員通勤情況實時分析,實現對車輛、人員的快速定位及實時追蹤。在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及態勢感知應用項目中,基于“5G+北斗”的大數據研判分析、人臉識別、大數據比對分析、AR實景指揮等多種手段,助力城市提升公共安全管控智慧化水平。
“面向國家重大信息化戰略,聚焦數字中國、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等重大戰略,我們將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助推產業發展,在自主可控的基礎底座技術支撐之上,構建多維度數字經濟應用場景,筑牢數字經濟時空底座,服務‘5G+北斗’的融合發展。”吳亮教授表示。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