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數字人民幣試點扎實推進,有力促進了社會消費回暖與潛力釋放。如何精準理解與把握數字人民幣的意義,推動其在保民生、促消費、擴內需、穩增長中更好地發揮職能?這值得分析。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屬于我國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信用等級遠高于任何基于銀行賬戶的電子貨幣,具有便捷、高效、安全的特性,受到越來越多經營主體的歡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創新作為第一發展動力,加速推進經濟數字化轉型,在全球數字支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數字技術和金融科技,2014年開始研發數字人民幣,2019年數字人民幣率先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等試點使用。截至目前,數字人民幣已在17個省市以及北京冬奧會上試點使用,涵蓋了公用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零售商超、醫療、證券及政府服務等多個領域,走進了千家萬戶。
為了更好發揮現行貨幣發行架構的積極作用,數字人民幣采取“央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客戶”的雙層架構模式,在技術先進性和運行安全可靠性之間保持了平衡。尤其是數字人民幣綜合了集中式與分布式架構特點,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和“錢包與賬戶松耦合”的原則,既可最大限度地保護個人隱私,又能監管大額非法資金,維護我國的金融安全。
一直以來,作為數字人民幣的運營機構,國有六大行以及招商、興業、微眾、網商銀行搶抓機遇,積極創新數字人民幣產品,發掘新的應用場景,提供從支付結算到消費金融的一攬子綜合服務,推動數字人民幣從純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截至2022年年底,流通中的數字人民幣存量達到136.1億元。數字貨幣為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開辟了新業務空間,為商業銀行運用金融科技開展零售業務提供了新支付工具。
數字人民幣在國內交易支付中快速推廣應用,還進入了跨境支付領域。2022年8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同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央行以及阿聯酋央行共同推進數字貨幣橋(mBridge)項目,4個法律轄區的20家商業銀行完成了基于真實交易場景的試點測試,累計完成跨境支付和外匯同步交收164筆,結算金額折合人民幣超過1.5億元,其中數字人民幣交易筆數占比46.6%,結算金額占比15.5%。數字貨幣橋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宜、更透明和更包容的跨境支付服務,有利于促進全球發展和金融普惠,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開辟了新賽道。
當然,作為新生事物,數字人民幣還處于初級階段,要改變人們的支付習慣、替代目前盛行的電子貨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職能,必須扎扎實實做好一些工作。
一是堅持市場導向,加速形成數字人民幣的網絡效應。要調動經營主體積極性,構建科學的激勵機制,鼓勵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不斷創新產品,完善數字人民幣產品設計,發揮商業銀行的網絡與渠道優勢,拓寬數字人民幣使用渠道,提供更多應用平臺和新場景,提高數字人民幣使用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二是堅持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參與全球數據跨境流動、數字本地化存儲、數字安全、隱私保護、反壟斷等領域的規則和標準制定,以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增加全球公共產品供給,為數字人民幣推廣使用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三是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在國際支付體系數字化改革方面貢獻中國方案。繼續完善數字貨幣橋的數據安全保護工具,探索分布式部署,優化數據記錄與分享,加強數據隱私和治理。將國內積累的數字人民幣運行經驗運用到數字貨幣橋建設中,向參與的各國央行提供數字貨幣相關技術,致力于解決政策和治理方面的關鍵問題,確保所有參與國家或法律轄區擁有平等權利,增強國際支付體系的公平性。(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涂永紅)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