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垃圾像水一樣流走,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對于正被垃圾分類“逼瘋”的上海人,這種愿望何止是美,更可逃避來自垃圾的“靈魂”拷問。這種看似很美的愿望,正催生出一款網紅廚房小家電——廚余垃圾處理器。
央視經濟信息聯播報道,618期間廚余垃圾處理器銷量漲幅達到250%。京東618數據顯示,上海人買走了全國12%的廚余垃圾處理器;全天垃圾處理器類目的成交金額,同比超過去年的150%。蘇寧大數據顯示,6月1日至13日,垃圾處理器全渠道同比增長達612.85%,上海、南京、廣州位列前三。
可以將蔬菜殘余、殘羹剩飯、瓜果皮甚至動物骨頭等指定的廚余垃圾,通過廚余垃圾處理器打碎,最后直接排入下水道。在垃圾分類開始步入強制時代,廚余垃圾處理器,似乎直是輕松幫助中國家庭應對垃圾分類的懶人神器。
但這個神奇誕生于歐美,是不折不扣的舶來品,在中國的廚房并不見得是萬能。
其一,中外廚房垃圾有別。歐美家庭烹飪較中式簡單,而國內家庭中式烹飪花樣百出,兩者所產生的廚余垃圾完全不同。一煲廣東靚湯,再加上一鍋四川火鍋,大骨頭、貝殼類、高纖維類、重油脂等一應俱有,而這些均不適合放入廚余垃圾處理器處理。而作為中國主食之一米飯,在粉碎過程中也會因為太軟的特性而粉碎不徹底,容易造成下水管道堵塞。
上海一小區安裝廚余垃圾器,每月都有居民家的下水道被堵。而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負責人曾公開表示,目前不鼓勵上海家庭采用廚余垃圾粉碎機。
其二,管網配套尚需升級。撇開城市污水管網系統、城市污水治理等元素,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居民小區的下水管道基本是彎曲的,很容易導致下水道被堵,老舊小區自然不適合安裝廚余垃圾處理器。事實上,即便是新的小區,若前期建設規劃中沒有考慮這個產品的使用,而設置科學的下水道管網及廚房涉電涉水需求,也未必適合。
目前,在各大購物平臺上搜索“垃圾處理器”、或者“廚余粉碎機”等關鍵字,均出現了諸多國外、國內品牌,價格普遍千元以上,有的高達4~5千元。而個別商家也在加碼推動這個廚房家電“黑馬”的普及,從研磨等級、動力、功效等方面大肆宣傳。其實本質都沒有解決中國廚房的廚余問題,只是想借機“撈一筆”。
除了國外品牌外,國內本土品牌的廚余垃圾處理器相關產品一夜百花齊放,本土很多企業尤其是家電企業紛紛投身其中,這是一窩蜂搶食?還是市場真正覺醒了,產品匹配了消費者品質生活提高所帶來的新需求?早在2010年廣州番禺區就曾推廣使用廚余垃圾處理器解決廚余垃圾問題,但是該項目遭到試點業主的強烈反對。
在家電圈看來,廚余垃圾處理器確實有助于環保事業,但對于中國家庭尚存在諸多痛點。急于夸大廚余垃圾處理器功效,選擇性忽視廚余垃圾處理器的在國內普及所需的外部配合,包括政策、包括城市管網、包括產業上下游關聯而存在的缺點。就是一種拔苗助長,不利于這個產業真正在中國普及和成長。
客觀地說,只有真正適合中國生活環境的產品,才可能產生一種“自下而上”的消費需求變革。譬如,洗碗機產業中,方太針對中國家庭的現實需求,發明原創出水槽洗碗機之后,才得以一舉引爆洗碗機產業在中國市場的普及。
在垃圾分類時代的來臨下,希望廚余行業盡快規范技術標準,各個企業能潛心技術創新,甚至可以出現“方太水槽洗碗機”式的創新產品,從而真正引爆消費,擴大市場規模。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廚余垃圾處理器這個產品淪落為沖動型消費而鋪塵的代名詞。
對于廚房垃圾處理器來說,只有避免曇花一現,才能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