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王加啟團隊牽頭完成的“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與質量提升關鍵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受訪單位供圖
走進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實驗室,就能看到“學以致用,奉獻奶業,健康中國”的團隊宗旨,時刻提醒著全體團隊成員,奶業研究根本目標就是把奶業做強做優,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讓百姓喝上優質乳,為強壯民族、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據奶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王加啟研究員介紹,2020年,30家企業通過優質乳工程驗收,年產優質巴氏殺菌乳48萬噸,市場份額2016年不足1%,2019年增加到90%。進口液態奶年增長率72%,到2018年首次出現下降,國內奶產量穩步增長。
2008年前,我國奶業發展一直存在重數量、重速度,輕安全、輕質量的問題,奶業安全與質量的科技支撐十分薄弱。
王加啟帶領團隊運用大數據分析與多標準排序模型,準確鎖定2008年至2016年我國生鮮乳中前4類主要風險因子分別是違法添加物、霉菌毒素、獸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團隊研究制定牛奶中4類違法添加物檢測標準,由農業農村部生鮮乳監測計劃直接采用,實現全國4241個奶站和5280輛奶車全覆蓋,生鮮乳安全風險監管從被動應急轉變為主動防控,為打擊非法添加行為發揮了技術支撐作用。
復原乳鑒定技術是一項世界難題。自2000年起,有的企業用廉價進口奶粉違規生產復原乳,成為導致出現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奶業創新團隊臨危受命,牽頭攻關復原乳鑒定技術,歷經多年模擬試驗和對全國奶制品市場的監測,2005年制定發布《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乳品加工技術與設備不斷變化,奶制品過熱加工現象嚴重干擾復原乳的鑒定,該團隊堅持10年對這一關鍵技術難題進行攻關研究,最終揭示了添加復原乳導致乳果糖與糠氨酸比值呈相反變化的特征,攻克了奶制品加工過熱現象干擾復原乳鑒定的難題,并于2016年重新修訂發布《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標準,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制約復原乳監管的關鍵技術難題。
針對我國奶及奶制品質量提升技術落后的現狀,奶業創新團隊攻克長期存在的熱應激降低牛奶質量的技術難題,乳脂肪、乳蛋白和乳鐵蛋白全年達到優質乳標準,創建優質乳品質評價標準,充分挖掘本土奶的鮮活品質,使國產優質巴氏殺菌乳中乳鐵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是進口產品8倍,從根本上提升了國產奶應對進口奶沖擊的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