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雜志9月10日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研究人員在亞馬遜地區發現兩個新的電鰻品種,其中一個名為“伏打電鰻”(Electrophorus voltai)的品種超過了此前已有的動物放電記錄,可輸出860伏電壓,成為迄今為止最強的“生物發電機”。這項研究也打破了電鰻是單一物種的假說。
“伏打電鰻”(Electrophorus voltai)
電鰻素有水中"高壓線"之稱,主要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能在水中發出電流來電擊獵物。電鰻的放電本領曾激發意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伏打在1799年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塊合成電池。
自250年前電鰻被首次發現以來,人們長期認為電鰻僅屬于一個物種。
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史密森尼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檢查了來自亞馬遜地區的107個電鰻樣本,根據基因、形態、地理分布等要素得出結論:亞馬遜盆地的電鰻屬于三種不同的物種,在數百萬年前從一個共同祖先進化而來。
三種電鰻形態對比。研究人員認為,每種電鰻都有獨特的頭骨形狀,胸鰭特征和獨特的毛孔排列。
這次發現的兩個新物種,其中一個被命名為“伏打電鰻”(electroporus voltai),主要生活在巴西地盾的南部高地。它可以輸出860伏電壓,遠高于此前電鰻有記錄的650伏。另一個被稱作“瓦氏電鰻”(electroporus vari),生活在礦物質富集的低地渾濁水域。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C.David de Santana分析稱,“伏打電鰻”之所以進化出如此高的放電能力,可能是對高地清澈水域低導電性的一種適應。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發現為科學家研究動物如何產生高壓電提供了新的機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