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業的火熱,已經成為大眾直觀感受上的“有目共睹”。網紅、名人、企業家紛紛涉足直播帶貨,既有賺足了業績的,也有賺足了眼球的。在“好似萬物皆可直播”的大浪潮下,除了電商直播帶貨熱火朝天,新增直播相關企業也大幅增長。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截至6月22日,我國今年共新增直播相關企業近5950家,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1%。
“我們今年初開始就在陸續招聘一些直播銷售人員。”經營一家珠寶設計公司的劉先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感覺自己還是慢了些,市場上大家都在涉足直播,我之前沒打算這么做,但還是得跟上市場的節奏。”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直播行業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經歷了早些年的泛娛樂直播、電競直播之類的直播之后,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與直播產生一些聯系。直播這個業態已經廣泛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之中。
“在這次疫情之后,直播行業在多方面的一些價值更多地被人們看到,比如它給傳統行業帶來的賦能,超越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更加精準地對接供需兩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了供需連接效率等。”付一夫表示。
在直播行業的優勢凸顯的同時,高速過熱的發展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風口上的直播行業,直播機構的增長也非???,但這個“熱鬧”的背后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整體來說有一定的泡沫化,而且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
盤和林進一步表示,直播行業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尤其是未來5G的廣泛應用后,用戶的體驗會非常好,會成為銷售的一個重要場景。以后直播會像一個傳統渠道,去拼質量、拼性價比以及差異化。
“直播在整個中國快消品行業里面已經成為常規化的營銷工具,整體來看,在初期還是有一定作用,但是隨著進入常態化,會把直播行業帶入一個新的紅海。”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整個直播效果來看會越來越弱。因此,如何保持銷售的有效性,還是要回歸到產品的本質。
對于資本對直播行業相關項目的態度,朱丹蓬表示,資本對這方面的項目,需要短平快,所以是大進大出,前期有一定的紅利以及回報。但是隨著整個直播的常態化,資本會更加理性。
對于上市公司紛紛涉足直播相關項目,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的訴求是短期內最高的回報率,介入直播主要是看中其超高的回報率??v觀上市公司涉足直播行業,幾乎都沒有對業績產生很大影響,反而更多是在二級市場上或有炒作行為。
盤和林表示,目前直播行業的資本介入還是較多的,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也會有一些直播項目的投入,目前看來直播的帶貨沒有對上市公司的業績造成實質性的影響,或者影響非常小。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