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潔在南京市疫情防控發布會上透露,本輪南京疫情的病毒基因測序結果顯示為“德爾塔(Delta)”毒株。
在印度率先發現的德爾塔毒株,已成為愈來愈多國家的新增病例主流,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德爾塔毒株的感染病例。
國內此前出現的廣東疫情、云南瑞麗疫情,均被證實是由不同突變位點的德爾塔毒株引發的,基因測序結果顯示其具有高度同源性,而傳播力強成為德爾塔毒株的最顯著特征。
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 7月23日刊發了廣東疾控中心等團隊一項研究,該研究由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何劍鋒等人完成,研究結果顯示,在德爾塔毒株在中國的首次局部傳播中,其可能具備更快的病毒復制能力和更強的傳染性,相關德爾塔毒株確診病例的病毒載量是2020年19A/19B分支新冠病毒病毒載量的1260倍。
研究數據中發現,德爾塔毒株擁有更快的復制速度,以及在感染早期,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染性。
研究指出,個體在感染后會經歷一段潛伏期,在此期間病毒滴度太低而無法檢測到。隨著病毒在宿主內繼續增殖,病毒載量最終將達到可檢測水平,個體將變得具有傳染性。
因此,了解感染者何時可以傳播對于設計打破傳播鏈的干預策略至關重要。對隔離對象的調查表明,對于德爾塔毒株,從暴露到檢測到病毒的時間窗口約為3.7天,與早期的病毒譜系相比,首次檢測到病毒時的傳播風險更高。
考慮到德爾塔毒株株在全球范圍內的日益流行,研究團隊建議,相關的防控都需要作相對應的調整以應對病毒的傳播速度,例如人群核酸檢測、發現感染到出現癥狀前的隔離、病毒基因組監測水平等。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