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0月中國出口空調193萬臺,同比增長3.5%;1-10月累計出口4611萬臺,同比增長11.0%。10月出口冰箱592萬臺,同比下降8.5%;1-10月累計出口6002萬臺,同比增長7.2%。10月出口洗衣機180萬臺,同比下降9.6%;1-10月累計出口1837萬臺,同比增長4.5%。10月出口液晶電視807萬臺,同比下降8.0%;1-10月累計出口6826萬臺,同比下降18.1%。
從去年疫情出現之后,家電行業的出口端一直是優勢盤。鑒于疫情在全球的廣泛蔓延和國內疫情的穩定防控,率先實現正常家電生產制造的中國家電行業,扛起了世界家電生產與供給的大旗,穩定生產家電產品,并持續向海外進行出口,來滿足家電需求高漲的海外市場。
然而,家電出口也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并不能穩定保持高漲的熱度。有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家電出口額增速在持續放緩,部分品類出口量也起伏很大,時而增長時而下滑,而進入10月后,出口量三降一增,除空調增長之外,冰箱、洗衣機和彩電均出現同比下降。
縱觀10月四大家電的出口量,抑或能夠觀察出國內家電行業的一些端倪。為什么空調出口有增量?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空調、冰箱、洗衣機三大白電品類,受困于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價格增長,壓力傳導到生產端和銷售端,市面上的白電產品價格全線普漲,然而現在唯有空調出口量鶴立雞群,背后有何原因?
業內評論人士認為,是由于空調行業率先完成了行業升級。自從“史上最嚴”的空調能效新標GB21455-2019《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實施之后,全空調行業都淘汰了低能效的定頻空調,走向全面變頻化,節能化,行業轉型業已未完成,即使是原材料成本增長帶來的全線價格普漲,也未能阻擋行業升級的腳步。
除此之外,還有季節和氣候變化的因素。如今正處于秋冬之交,氣溫逐漸變冷,再加上今年很可能出現拉尼娜現象,帶來一個“冷冬”,雙重因素加持下,海外市場空調需求更加高漲,給空調產品出口帶來強勢助推力。相比之下,冰箱和洗衣機產品往往不會明顯受到季節因素的影響,因此在10月出口量中出現下滑。
冰箱和洗衣機受到大宗材料等原材料成本因素的影響,而彩電產業鏈還要更加復雜一些,盡管在原材料方面依賴度不如白電品類那么高,但是與面板產能和新品產能的聯系都十分緊密,然而出口量同比下滑量還是比白電產品要相對較少,足以看出,原材料價格成本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當然還要看到更多因素的出現。鑒于海外需求的高漲,海運航路的繁忙,港口開始出現“集裝箱荒”。上海華爾街見聞報道,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18日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集裝箱運價的飆升可能會在明年使得消費者價格上漲1.5%。在過去18個月里,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擾亂了供應鏈和貿易渠道,單個海運集裝箱費率飆升,航線成本上漲了7倍甚至更多。
在海運成本的抬升之下,特別是集裝箱費用的提升,也將成為家電出口的一道門檻。行業專家認為,全球疫情形勢變化尚不明朗,海運市場承壓,涉及海外出口的家電企業應該對供應鏈風險多加關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