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我們總愛做些自欺欺人的事情。
許多公司辦年會,都會把獎金數字寫在超大張的、類似“支票”的牌子上,然后請獲獎員工上臺把牌子高高舉起。說是類似,是因為這張“支票”上并沒有讓人一眼看懂金額的大寫漢字,但數字卻精確到了小數點的后兩位。你擔心這樣會引起誤會?是你誤會了,要的就是把5千看成50萬的效果。對于這樣的操作,你可以叫它“優化”。
上面這樣的場景,
你可能沒親眼見過,但并不會很陌生。
再舉兩個例子。某筆記本,商品彩頁中CPU、固態硬盤、內存條等等都是主流配置,再看價格更是極有吸引力。但只有拆機后你才會發現,它敢讓你知道的,已經全寫在彩頁里了,其余的,它在你想得到的地方縮水,也在你想不到的地方縮水。而這樣來的低價,也叫“極致性價比”。
在你不懂的地方瘋狂縮水 就連散熱銅管也減配成一根
還有更有意思的。某新風產品,用電輔熱裝置代替了價格更貴的熱交換模塊,同時宣傳自己節能省電,睡眠模式功率僅為5w。但它沒告訴你的是,到了冬天,不開1200w的電輔熱就和睡在大街上一樣冷,你當初省下的錢還不夠你一冬天的電費。而這樣的宣傳方式,也被稱作“互聯網思維”。
以上這些神奇的操作,
我皆愿稱之為“絕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我們今天所聚焦的掃地機器人領域中,有這樣一位存在——它有著軍工制造基礎,30年只專注于機器人研發,其產品參與過吉薩大金字塔考察、上過阿富汗戰場、進行過墨西哥灣勘探,還搜救過“9·11事件”生還者。在研發投入上,僅2019年這一年,其對機器人的投入資金就超過1.45億,而且是美元。
為金字塔考察設計機器人
它的存在,足以讓愛玩“絕活”的廠商自慚形穢、相形見絀,它不屑于也不需要去跟這樣的風,因為它每次發布的旗艦產品,本身就能引領行業的風向。
它,就是掃地機器人的鼻祖,也是如今這一領域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iRobot。
而今天與大家見面的旗艦產品,便是iRobot有史以來最精致、最智能、最強勁的掃地機器人,一款集iRobot30年技術積淀打造的巔峰力作——iRobotRoomba s9+。
iRobot Roomba s9+:這才是清潔該有的樣子
作為iRobot掃地機器人系列中的巔峰之作,Roomba s9+的售價也達到了“巔峰”,國內定價9999元,恐怕是第一款踏入“萬元級”陣營的掃地機器人。
價格勸退?別急,iRobot的價位段非常豐富,覆蓋的用戶也遍及全球,這款Roomba s9+的定位就是面向消費能力較強,同時又對產品體驗極為看重的人群。是不是這一群體無所謂,這款當下在各方面都有著極致表現的掃地機器人就在你眼前,能一領風采,也是不虛此行。
iRobot Roomba s9+
這一代Roomba所追求的便是“極致”二字,用iRobot自己的話說,“Roomba s9+ 不惜代價選用最上乘的材料,并在細節和設計上追求極致”。
Roomba系列創立至今已有18年歷史
見到實物后,第一眼也確實被驚艷到。不同于普通掃地機器人所泛有的塑料感,Roomba s9+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精美又有質感的,其整體采用了黑色和金色搭配的主色調,啞光外觀,頂部面板還采用了金屬拉絲的設計,觸感極為不同。
Roomba s9+頂部還有一個LED環形指示燈,可以通過燈環不同的閃爍的方式和顏色,來讓用戶隨時了解機器人的工作狀態。
這種極致當然不僅體現在外觀上,作為一款掃地機器人產品,這臺Roomba s9+還有著更為極致的清掃能力,它能告訴你,什么是清潔本該有的樣子。
“埃”轉角不會再遇見誰
邊角清潔是一個傳統難題,對于人工清掃來說如此,對于機器人清掃亦然。傳統的圓形掃地機器人在面對直角時會暴露出其“天生不足”,無論怎樣扭動機身也無法深入角落;而即便同樣是方角機身,算法等“后天努力”的不同,也會讓清掃效果大相徑庭。
為此,Roomba s9+做了諸多設計改進,使邊角清潔能力達到了極致,讓家里不再有“埃”轉角。
“內角”清掃
對于角落,或許你在親自打掃時也是一視同仁,但對邊角清潔的算法做了大量優化的Roomba s9+來說,它的打掃甚至能細化到自主區分什么是“內角”,什么是“外角”。
“內角”清掃
上面的演示已經相當直觀,當Roomba s9+遇到內角時,會先停留一秒,使得邊刷充分清掃到角落再轉彎;而在它遇到外角時,機器人會在轉彎后先后退再向前行進,這樣就能保證邊角的清潔。
對于邊角清潔,“軟硬兼施”是Roomba s9+最好的代名詞。其擁有的PerfectEdge®專利技術,不僅包含算法等軟件方面的升級,也包含眾多硬件方面的提升。
總的來說,PerfectEdge®是iRobot為了實現極致邊角清潔所研發的一系列技術的結合。全新加入的3D傳感器,能讓Roomba s9+在行進過程中精確地感知墻在哪里、角落在哪里,并通過改進后的D型機身、加寬30%的主刷、特殊設計的邊刷的配合,最終實現完全深入角落,并以毫米級的間距沿著墻邊及角落進行徹底清潔。
3D傳感器——在Roombas9+正前方的中心位置有一個全新的3D傳感器,它能以每秒25次的頻率不斷對周圍的環境投射紅外線圖像,并通過視覺傳感器觀察這個紅外線圖像的成像結果,從而就前方環境構建一個極為細致的3D空間圖像,幫助機器人更好地理解前方墻壁的幾何結構,讓機器人的“大腦”——也就是人工智能,能夠更好地決策采取怎樣的運動策略讓機器人緊貼著墻壁進行清掃。
主刷——Roomb s9+擁有加長30%的雙效組合寬幅膠刷,且膠刷胎面都經過獨特設計,不僅可以提高清掃時的覆蓋面積,也能緊貼硬質地板、地毯等不同類型的地面。
邊刷——邊刷也經過精心設計,Roomba s9+的邊刷為有特殊角度的長30毫米的5 爪邊刷,使清掃更加高效,行進過程中可以將角落和墻邊的污垢輕松掃入,不留遺漏。
你沒聽錯,就是40倍的吸力提升
Roomba s9+擁有iRobot掃地機器人產品中最為強勁的吸力,達到了i7的4倍,而對比于Roomba 600系列來說,其吸力的提升竟然達到了難以置信的40倍!
數字還是太蒼白,你可知40倍的吸力意味著什么?
吸狗糧?吸麥片?吸軟糖?
可以,但不止于此。
答案是,吸鋼珠。
對于普通掃地機器人來說,地上的貓糧狗糧可能都比較吃力,但對于Roomba s9+來說,即便是地上的這一堆鋼珠,也可以隨隨便便就“走一個”。
吸力變大,聲音也會不可避免地變大,所以要是它知道什么時候該用40倍吸力,能夠自動調整就好了。
好提議,你想要的功能,
Roomba s9+已經幫你安排上了。
當你啟動它時,一切便可交由它,Roomba s9+知道什么時候該增強吸力。當它走上地毯時,它便會自動開啟地毯增壓技術,采用最大吸力清潔地毯纖維深處的污垢和碎屑,全程自動,不需要額外的繁瑣設定。
不僅能爬上地毯 更有專屬清潔模式
iRobot Roomba s9+:智能可不只是說說而已
許多產品號稱智能,但所謂“智能”的全部體現也不過是多了個手機APP而已。作為iRobot的集大成之作,Roomba s9+的智能可不只這么簡單。
強勁吸力與智能算法,相得益彰
有APP不一定是智能,但當下的智能操作肯定要有APP作為支持。Roomba s9+可通過APP實現多種多樣的操作,比如剛才提到的40倍吸力,便可在APP上輕松實現調節。
“吸力倍化術”輕松get
吸力強大只做對了一半,“有勇有謀”才能發揮出強大吸力的作用。依托iRobot的強大研發實力,能夠精準繪制地圖、智能規劃路徑的Roomba s9+,便是“智勇雙全”的絕佳示范。
不同于激光雷達,Roomba s9+搭載的vSLAM®技術,可通過光學傳感器每秒捕捉超過230,400個數據點,再經過1.3GHz的四核處理器精準地繪制出全屋地圖。此外,它還擁有專利的iAdapt®3.0 智能導航技術,雙重保障使其在家中可以高效導航,了解到自己所在位置,識別出已掃區域和未掃區域。
個性化的清掃需求?接招便是
Roomba s9+ 采用了Imprint®智能規劃技術,可以學習家居布局,讓用戶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隨時定制細化至房間的清掃。
Roomba s9+創建的地圖十分精準并可分房間清掃
既然Roomba s9+都能做到分房間清掃,那么虛擬墻的設立更是不在話下。想為寶寶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不想讓掃地機器人路過汪星人的小水盆?這些要求完全合理,Roomba s9+也完全做得到。
那如果我家是一個大house呢?別擔心,Roomba s9+有著充沛的續航能力,即使你家實在夠大讓它掃到電量不足,它也能夠自動回充,并在充電后繼續回到之前的位置,進行斷電續掃,直至清掃工作全部完成。
試想一下,設置好清掃時間就可以安心做起“甩手掌柜”,是不是爽得有些過分?
· iRobot:極致清潔體驗的代名詞
真的可以做“甩手掌柜”嗎?
確實,即便每次清掃都干凈徹底,每天也能自動運行,但每次清掃完之后還要動手清理塵盒的操作,可能和真正的“甩手掌柜”還是有差距。
如果我說,Roomba s9+甚至可以自主清理塵盒,讓你無需親自動手,一次操作便可享受數周清潔呢?
備受贊譽的自動集塵功能,延續至今
與上一代旗艦Roombai 7+同時發布的CleanBase™自動集塵系統,一經推出便大獲好評,畢竟在iRobot之前,無需手動清理塵盒這件事,還從來沒有任何人做到過。
Roomba s9+配有CleanBase ™自動集塵系統
作為新一代旗艦機型,Roomba s9+自然將這個無比實用的功能繼承了下來。當Roomba s9+塵盒滿了的時候,它便會自主返回CleanBase™自動集塵底座,這個底座不僅僅能充電,它還會將機器人塵盒里的垃圾吸入自己的一次性集塵袋中,讓你無需手動清理塵盒,也讓滿手是灰、塵土飛揚的情景不再發生。
即使塵土多到一個塵盒裝不下,Roomba s9+也能先返回底座“倒垃圾”,然后繼續未完成的清掃;不過這種情況實在罕見,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完整清掃一次也不會讓塵盒滿滿當當,所以對于容量為30盒灰塵的一次性集塵袋來說,其實際使用次數要大于30次,換言之,按一周清掃兩次的頻率來計算,在接下來的至少15周的時間里,你都無需為掃地、倒垃圾這些事情操心了。
30次打掃的“積蓄” 只需輕輕一扔
在此基礎上,Roomba s9+還首次搭載了獨特的Anti-Allergen抗過敏原系統,配合CleanBase™自動集塵充電座,能夠全程牢牢鎖住灰塵和污垢,同時也鎖住過敏原及各類污染物。
灰塵通過自動集塵充電座 全程密閉
Anti-Allergen抗過敏原系統可有效捕捉花粉及霉菌過敏原,同時Roomba s9+ 還帶有高效過濾網,能夠過濾掉絕大部分PM2.5等顆粒物,在清掃過程當中將其鎖住,避免帶來二次污染。
Roomba s9+出風口處 PM2.5數值僅為個位數
對比室內空氣質量 凈化實力強悍
毛發問題,由防纏繞滾刷來終結
回家后,掃地機不在原位,而在房間的某個角落一動不動,這是怎么回事?
地上的毛發經常會讓掃地機器人陷入困境,寵物毛發或是女孩子的長頭發,不僅經常把掃地機的主刷緊緊纏繞,同時也非常難以清理。
Roomba s9+防纏繞滾刷測試
針對這個問題,Roomba s9+使用了防纏繞滾刷,我們也特意將機器人放在了玻璃板上,讓你看清它是怎么“嘶溜”一下就將毛發清理干凈。
專機專用,分工明確給你深度清潔
市面上的掃拖一體機產品有很多,但這并不是道1+1的算術題,其結果,也并不是2。
從掃地機器人再到掃拖一體機,看似是兩種功能的疊加,其實是兩種功能雙雙打折后的拼湊。
1就是1,2就是2。為此iRobot始終堅持專機專用,讓掃地、拖地分工進行,先拖后掃,各司其職。
iRobot Braava jet m6擦地機器人與Roomba s9+ 掃地機器人
通過Imprint™ 互聯技術,可以實現Roomba s9+ 掃地機器人和Braavajet m6 擦地機器人的相互協作。S9+完成清掃后,m6便會自動自動進行擦地,中間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帶給你更加深層的潔凈體驗。
先掃后擦自動進行
在Roomba s9+回歸充電座之后,關于這臺iRobot年度旗艦掃地機器人的評測也即將結束。
寫在最后:
這臺Roomba s9+ 掃地機器人是iRobot匯聚30年技術積淀打造的巔峰力作,它通過軟硬件的雙重升級有了近乎極致的邊角清潔能力,甚至能對“內角”和“外角”作出不同的清潔對策;它還具有超強的40倍吸力,所經之處連鋼珠也不在話下;備受好評的自動集塵功能,讓每次清理塵盒變成了數月扔一次塵袋;而首次應用的Anti-Allergen抗過敏原系統,更是實現了在清掃全程中鎖住污染源,避免二次污染…這些創新而又實用的功能,幾乎滿足了我對掃地機器人的所有要求和想象。
而作為這樣一款杰作的締造者,iRobot在漫天鼓吹“結果導向”的當下仍然穩扎穩打,不盲從、不跟風,只踏踏實實、戒驕戒躁地專注于研發出更好的產品。我們因而有理由相信,對于iRobot這樣的企業來說,這不過是第一個30年罷了,在AI如火如荼發展的當下,在充滿想象力的下一個10年、30年中,或許iRobot會有更多類型、甚至改變我們生活的機器人問世,而你我,也都將是這一歷史的見證者。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