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疫情改變了生活,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宅在家里。但實際上即便沒有疫情,按照統計顯示,縱觀人的一生,也有80%的時間是在居家場所中度過。而且,越是社會發展和經濟進步,我們對居家生活的舒適度要求就越高。
這也正是舒適家居系統在新千年之后一登陸中國,便獲得眾多中高端樓盤和業主熱追的根本原因。
在智能家居一體化的命題里,智能是互聯網和物聯網對家居的賦能,一體化是設計和控制的通盤考量。烹飪系統、影音系統、照明系統、安防系統是針對某個特定場景的功能滿足,而作為家居一體化的核心內容,舒適系統指的是家居冷暖風水。
具體說來,舒適系統是關乎居家空氣質量、環境溫度、生活用水、采暖的立體系統。千億級的市場規模,每年30%的市場增長率對應的是產業鏈條之長,品類研發生產門檻之高、施工要求之專業的以及群龍無首之現實。
之所以在智能家居的大命題里“單獨立項”,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的那樣,“舒適系統,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家庭生活中的冷、暖、風、水,這是關乎家居基礎環境的要素”,“同時從能耗的角度來看,這些要素要占到家庭能耗的70%”。該名人士進一步指出,“從采購金額上來看,舒適系統所涉品類單品價值都不低,而且關注舒適系統的用戶價格承受度較高,是一塊很誘人的蛋糕”。
但正如一位業內觀察人士指出,“圍繞著消費者的家門內的空間,以前是單品供應商之間的爭奪,而現在,不同維度的競爭早已開始:
互聯網基因濃厚的企業攜芯片開發的優勢,意圖擔當智能家居的入口,通過智慧聯接構建家居一體化;研發制造積累深厚的綜合型家電企業,希望通過品類優勢和用戶優勢來實現家居一體化的構想,專業型家電企業則是依托自身的優勢,力圖在廚房空間、衛浴空間、陽臺空間上來尋求突破。而在暖通領域有所積累的,則希望通過自身的專業優勢,來構建家居生活空氣、溫度、用水在內的舒適系統。
由此可見,一個居家環境,不同的立場和出發點,衍生出諸多不同的競爭思路。就目前的市場而言,沒有哪一種思路/方案占絕對的優勢,但方向性的特征已經很明晰——智能化、一體化、集成化、健康化、節能化已經成為整個市場的主流。這意味著,不同的競爭主體之間交叉和碰撞也會更加的頻繁和深入,原因也是顯而易見,沒有任何一家供應商能夠單獨解決這些問題。
甚至是方興未艾的舒適系統本身,多能源復合、多品類聯動也是其鮮明特征之一。這意味著,對現有的廚電行業而言,也意味著新的契機。前幾年廚電行業在壁掛爐領域的擴張、中央油煙處理系統的嘗試、全屋凈水系統的推廣等等,實際上都在紛紛破題舒適系統這一項目。
有個觀點,必須要再強調一下,以消費者居家空間為界,圍繞著消費者的居家活動,整個家電、暖通、乃至整個家裝行業,都不過是這個需求基礎上派生出的行業百態。目前并沒有跡象表明哪一品類能夠占絕對優勢。多品類協同、多能源符合、多空間交疊,對每個行業來說都是機會,廚衛家電行業應在這一場交叉與碰撞中有所作為。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