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021年外貿“成績單”亮眼的背后,是中國“入世”20年之際廣東交出的亮眼答卷,也是全球疫情下廣東為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注入的“強心劑”。廣東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外貿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規模再創新高,質量穩步提升,展現強大韌性。
1.18萬億元的增量從何而來?
疫情下,世界貿易看中國、中國貿易看廣東。在2018年進出口額首次達7萬億元后,廣東經受住疫情考驗,外貿規模連續3年保持在7萬億元以上;2021年更是一年增加1.18萬億元,總量首次突破8萬億元,達到歷史高點。其中,出口5.05萬億元,增長16.2%;進口3.22萬億元,增長17.4%。
1.18萬億元的增量從何而來?多組數據共同勾勒出外貿“支柱”。
一般貿易進出口穩步向好,增長19.1%,占比52.3%,較上年提升1.1個百分點;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兩大外貿新業態均突破3000億元。
其中,市場采購出口3159.3億元,增長7.3%。自2017年3月廣東首個市場采購貿易試點落地,這一新業態憑借高度便利化水平,迅速與本地市場融合并帶動開拓國際市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場采購更逐漸成為促外貿穩增長的強大引擎,助力內貿專業市場主體開展國際貿易,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三類貿易主體均快速發展。其中,第一大主體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9.5%,占比達56.4%,較上年提升1.3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分別增長13.3%、13.1%。
外貿再上新臺階,不僅是量的增長,也在于質的提升,高附加值的“廣東智造”越來越受海外市場青睞。2021年,廣東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7.4%,占出口總值的69.1%,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家用電器、電工器材出口分別增長18.7%、13.2%、20.9%。
外貿高質量發展仍需“過坎”
盡管穩增長勢頭良好,廣東外貿高質量發展依然面臨挑戰,疫情影響導致的國際供應鏈受阻、原料能源及大宗商品成本上漲等問題不容輕視。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相關負責人表示,總的來看,廣東“十四五”對外貿易實現了良好開局,但當前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今年廣東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均衡因素增多,穩外貿面臨一定壓力。
此前,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前疫情走勢不確定,全球經濟復蘇不均衡,再加上供應鏈瓶頸難以徹底緩解,今年我國外貿很可能要過“大坎”。
為助力企業“過坎”、推動外貿穩增長,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從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緩解國際物流等外貿供應鏈壓力、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4個方面提出15條具體政策措施穩外貿。
不過,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相關負責人也指出,廣東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尤其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于1月1日生效實施,全球規模最大、發展潛力最大、成員結構最多元的自由貿易區起航。外貿大省廣東與RCEP成員國的經貿合作基礎深厚,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產業集群+跨境電商”助力轉型升級
家用電器、通信設備、潮流服飾、日用百貨、玩具……日前,X8120次列車從廣鐵集團廣州貨運中心大朗站鳴笛啟程,將滿載中國“年味兒”的商品運往烏克蘭敖德薩,成為今年粵港澳大灣區開出的首趟跨境電商中歐年貨班列。
疫情制約傳統物流通道暢通的同時,也加速了全球消費者、商家的數字化進程,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迅速發展。廣東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2021年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規模雙雙突破3000億元,成為外貿增長新動能。
“廣東跨境電商占全國近78%,直郵出口模式占到96%;13個地市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20年廣東進出口規模穩居全國第一,占全國22%;線上綜合服務平臺至少有4000家,跨境電商產業園25個……”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健認為,通過研究和觀察廣東的電商和跨境電商的發展,能看到未來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
廣東去年11月發布的《關于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現代輕工紡織、超高清視頻顯示、現代農業與食品等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開展“產業集群+跨境電商”試點,提升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和公共服務能力。
據廣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將重點規劃并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在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全省全覆蓋的基礎上,廣東將探索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示范省。同時,穩定市場采購扶持政策,爭取全年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規模取得更大突破。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