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記者從中華遺囑庫廣東第一登記中心獲悉,中華遺囑庫正式發布《2021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80后”“90后”“00后”在處分財產時各有特色,其中處分虛擬財產成為年輕人的顯著特征。
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群以60~70歲為主
據悉,中華遺囑庫是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于2013年3月21日共同發起主辦的公益項目。啟動九年來,中華遺囑庫已在全國設立了60余個服務中心。截至2021年底,中華遺囑庫已向社會提供遺囑咨詢近31.5萬人次,登記保管了22萬余份遺囑,目前已生效遺囑共計4707份。從數據上看,遺囑人不斷趨向年輕化,立遺囑人群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步下降至68.59歲。
白皮書顯示,在老年人立遺囑方面,2017—2021年,其中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群總體以60~70歲之間為主,且比例逐年上漲。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群的遺囑分配方案中,配偶和子女是主要繼承人,主要處分的財產以不動產為主,保持在99%的水平線。從數據看,遺囑人選擇“配偶先繼承,子女后繼承”的分配方案有上升的趨勢, 選擇“子女直接繼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表明分配方案的選擇上更加多樣化。
立遺囑人群趨向年輕化
3月21日上午,“90后”的羅女士在中華遺囑庫廣東第一登記中心辦理了打印遺囑。“法定的繼承跟我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出入,比如我自己想留給一個人,按法定繼承可能就涉及五六個人。”羅女士告訴記者,她想通過遺囑的形式定下來,同時也能避免將來繼承人要開各種證明。“我們這輩人對遺囑不會說特別忌諱,很多東西是自己沒有辦法把控的,我可能會看得很開,提前做好安排,總比萬一真的出什么問題把麻煩留給孩子好一點。”羅女士說。
近年來,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的群體中,已經出現不少年輕人的身影,且每年呈現增長趨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90后”立遺囑總人數達到1204人,表現出每年穩步上升的趨勢。2020—2021年的立遺囑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以大學生為主。說明訂立遺囑不再是某個年齡段的“專利”。
根據分析,“00后”人群立遺囑主要處分的財產以“銀行存款”“虛擬財產”為主。跟“00后”比起來,“90后”的遺囑中涉及房產的較多,有71.64%是涉及房產。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不同的是,“00后”“90后”的遺囑中處理財產表現更豐富,“虛擬財產”的納入和安排成為一個突出特征:支付寶、微信、QQ、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是“00后”“90后”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00后”在分配財產時,也不局限于親人,有的也會選擇將部分財產給朋友。
年輕人訂立遺囑的原因有許多,據統計,超過一半人會認為:無法確定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如果什么都沒說就走了太遺憾。這種對生死態度的轉變,是一種理性的態度,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他們在訂立遺囑的過程中,重新審視了過往和未來的人生。
“80后”立遺囑人數暴漲
截至2021年12月31日,“80后”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一共有1986名。據統計,“80后”的遺囑保管數量從2017年的73份,上漲至2021年的982份。
從數據上來看,“80后”的財產以房產為主,存款為次。“80后”的遺囑中,有97.67%是涉及房產。據了解,該人群中,超過一半的“80后”是通過自己和另一半的奮斗買房,有一部分人是通過父母的資助下買房。
此外,“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資,有13.18%的遺囑涉及公司股權,有14.13%的遺囑涉及證券基金,這個比例遠超其他年齡段的人群。通過分析發現,“80后”訂立遺囑的人群中,都是屬于家庭內部無糾紛、且本人身體健康,訂立遺囑更是希望“未雨綢繆”“避免財產下落不明”和“照顧家人”。
推出遺產捐贈服務
遺囑人去世后,家人如果不知道該遺囑的存在,或者司法機關沒有找到該遺囑,可能導致遺產分割出現違背遺囑人意愿的情形。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中華遺囑庫在成立之初就向社會提供遺囑查詢的服務。為進一步方便廣大群眾辦理遺囑查詢業務,中華遺囑庫從2022年3月21日起,正式向社會推出“遺囑在線查詢”的免費服務。
據了解,中華遺囑庫還推出了“遺產捐贈”服務,目前,一共有126人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在去世后將財產進行捐贈。據統計,捐贈對象為公益組織的,占比超過80%,其余捐贈對象則包括企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等。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