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客的退場,以及資本熱的退燒,都從一個側面表明:步入成熟期的中國家電產業,正走在新賽道轉型破局的深水區,雖然眾多廠商很難、很累、很苦,但只要方向正確就無懼道路的艱險。
一線家電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年輕一代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總是在不經意間帶給廠商很多的意外,以及意外的驚喜。多位業內人士最近在與家電圈交流時指出,別看這兩年市場低迷,很多廠商很難、很累,但整個產業正在發生一輪“由內而外”巨大變化。
其中,在一線市場上最明顯的兩個變化:一是大量投機客開始退場,包括假冒偽劣產品的運營商、全國及區域市場上的竄貨商,以及翻新機貼牌機的運營商們,這兩年來在市場上開始快速退出。有的直接成為電商平臺的加盟商,有的則成為品牌企業的批發運營商,有的則直接退出換了賽道繼續投機。
大量投機者退出的市場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京東、天貓等家電零售渠道商們,從線上走到線下,從平臺零售走向全國批發零售兼營,不只是貨源齊、而且價格低、配送快、是正品,這大大壓縮了大量竄貨商的商業空間;另一方面,海爾、美的、海信等大量的家電頭部企業們,紛紛推出了子品牌、細分品牌,甚至場景品牌,從而實現對一線市場上“高中低”、“年輕年長”等不同群體的低價、高價、優品各種需求覆蓋,讓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們徹底沒有空間。
此外拼多多、抖音、小紅書等新零售平臺的出現,主打低價、特價,而且直接與用戶交易,更讓市場上大量的投機商和貿易商們,斷了生意的可能。要么轉型成為零售商,要么就眼睜睜看著同行“正大光明”去搶用戶。
二是眾多資本熱正在家電業悄悄退潮,特別是過去幾年頻頻跨界進軍家電業搶蛋糕的手機、互聯網、科技以及創業企業,還有直接進軍家電產業展開股權收購、企業投資的投行機構們,如今正在悄悄開始撤退。眾所周知,資本對于家電產業的關注,集中在最近幾年因為互聯網向物聯網的轉型,家電從電器變成網器后,開始在家庭的各個場景和各個維度扮演著連接者和控制者的角色,由此也受到各種力量和各種資本的重視。
從小米、華為、OPPO、聯想等手機企業相繼進軍家電產業,到高瓴資本投資美的集團多年后又成為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同時還有大量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公司,以及投行們也紛紛通過各種方式,要么直接投資相關家電企業,要么投資一些團隊進入家電行業創業布局,看中的正是智能家居時代家電的價值和作用。
不過今年以來這股資本熱開始悄悄退潮,背后原因也頗為簡單:一方面,隨著產業競爭回歸理性了,從家電向智能家居、物聯網轉型需要過程和時間,大量職業投資者們在看到了家電產業的機會后,也認識到背后挑戰和風險,所以不少人選擇其它行業;另一方面,隨著很早就開始布局家電產業的跨界企業和資本的動作落地之后,需要的不再是炒作,而是落地執行和市場的拼搶。所以資本退后讓產業走向前臺,以更多好產品、好技術、好服務走向一線市場,搶奪用戶。
投機客的退場,與資本潮的退燒,背后的變化和博弈,正是整個中國家電產業的變革正在“靜水流深”,在很多廠商不知不覺中上演一輪輪的變化與變局:A面是一線市場的下跌、需求的多變,以及出貨的不易等現象,還在市場繼續。B面則是一批廠商已經找到了轉型變革的新道路、新手段,以及新模式,正在一邊承受著壓力一邊堅持著破冰。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