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流傳著這樣兩句讓學子們津津樂道的話:
天下學子苦知網久矣!
知網有難,八方點贊。
由此可見,知網在學子們心中的地位可以說是相當尷尬,大家雖然都離不開這個東西,但又非常討厭這個東西。為什么呢?
早在去年,一位89歲的學者將知網告上法庭,原因是,知網在沒有經過作者授權的情況下,將原作者的論文發布在知網數據庫,并且給讀者提供下載服務。當然,這個下載服務是收費的。
也就是說,知網拿著別人的學術成果賺錢。這種行為太不道德,最后知網敗訴,賠償加道歉。
這種事情其實并不只有一兩件,更加普遍的是,知網收錄著各大高校的學生和老師的學術成果,轉身又向這些支持者伸手收費。以至于像北大、太原理工、武漢理工、南京師大等高校曾經不堪重負,有與知網解約的念頭,最近鬧得比較厲害的是,中科院因知網服務費達到千萬級而沒有商量的余地與其“談崩”,中科院宣布將不再使用知網數據庫。
后來,大家對此事進行熱議,這次的觀點難得很一致——都在悉數知網多年來的“不人性化”行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并且解決存在的問題。
當這件事情出來后不久,浙江理工大學的一位副教授也將知網告上了法庭,并不是因為文獻的問題,而是知網的一個行為不合乎情理——因知網查重服務不向個人用戶開放,所以知網被起訴,原因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終于有人替畢業生說出了心里話!
關于郭教授使用的這個名詞,筆者非專業人士,并不太懂,但是我結合我自己的經歷來聊一聊我自己的理解就是:
每年都會有一大批畢業生需要提交論文,提交論文必然要先檢查重復率,就以碩士論文而言,大多高校都要求畢業生使用知網數據庫進行畢業論文的查重。一般而言,學校會規定一個重復率標準,比如低于10%就是輕度,一般稍微修改就可以送審,而高于10%且低于20%時,就需要一定的修改后送審,如果高于20%,那就不好意思了,該論文沒有被送審的資格。
所以說,嚴格意義上來講,查重關乎學生的畢業。怎么辦呢?畢業生在撰寫論文的時候就需要想盡辦法自己去查重,像學信網提供的查重、維普以及其他,大家是寫著查著,然后修改著,生怕重復率太高。
但是,即便市場上有很多種數據庫查重,就是沒有知網數據庫的查重。也就是說,畢業生個人是沒有機會獲取查重資格的,只能等學院統一查,也就是“一錘定音”。
這就讓畢業生很擔憂,一方面,學校指定只能用知網數據庫查重。另一方面,學生個人又無法獲得知網查重的資格,即便是使用其他數據庫,最終的結果也可想而知——數據庫不同,查重結果也就不同。
畢業生被“逼”到什么程度呢?特別是文科相關專業的學生,他們不管市面上的查重系統是否正規,而且不惜重金去購買一次查重機會,而且這個所謂的“知網數據庫”也是可疑的——因為知網不止一次表示,從來沒有向第三方提供過查重服務。
于是,學生冒著論文可能會被盜用,且支付著較高的查重費用,去市場上購買所謂的“知網查重”。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自欺欺人,但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能有什么辦法?他們只能以此方式來買一個心理安慰。
如今,終于有高校教師站出來指出了這個問題,畢業生應該很欣慰吧。如果郭教授能夠勝訴,并且知網能夠改變規定,即便是有償提供一次查重權限,那么也會給畢業生帶來不容小覷的便利,對于學生來說是“福音”。
雖然已經畢業,筆者還是很期待郭教授能夠勝訴,大家能夠早日聽到知網更改查重服務的好消息。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