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在用智能手機的時候,幾乎大多數人最大的疑問就是手機好像知道我們在想什么。比如我們剛去購物軟件中搜索了某種產品,然后再打開視頻軟件、咨詢軟件之后幾乎都會推送之前在購物軟件所搜索的產品,甚至連款式、顏色、價格都一模一樣。
此外,有時候我們正在和家人聊某種物品,下一秒打開手機就能夠推送出來這一類物品的廣告。
【資料圖】
那么,這種情況究竟是何原因?
為何我們買了什么、搜了什么、說了什么手機都能夠一清二楚?是大數據監控還是手機APP偷偷獲取錄音權限上傳數據了?
這種情況到底有沒有危險泄露我們的隱私?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
目前主流的互聯網軟件幾乎都采用了精準推送這種廣告營銷模式,也就是會給用戶打“標簽”。通過大數據,對于某一類用戶的使用習慣、搜索記錄、年齡人群、興趣愛好等等信息進行分析,從而推送適合這一類人群的內容以及廣告。
所以這也是我們在搜索某一類產品,或者經常看某個種類的內容,APP就是自動分析并且“投其所好”。
另外,當你在社交軟件上經常提到某個物品,亦或是在購物軟件中搜索過某一類產品,會在其他APP當中看到它們的身影,這種情況其實是一種目前比較主流的實時廣告交易模式,平臺識別出你有此類需求,便會散發到其他平臺,相應的平臺看到之后便會占據這個廣告位,并且將其嵌入到你的個性化推送當中,至于其它的信息,軟件也不會獲取。
那么軟件究竟會不會偷偷調用手機進行錄音監聽呢?
目前來看不排除這種功能,畢竟在技術是可以實現的,但成本比較大,而且涉及侵犯個人隱私,風險非常大,所以主流軟件方大多不會采用監聽的方式。
不過APP大數據系統并不會只分析我們單個人的數據,還會匯總好友、親戚以及其它APP的信息,所以也就出現了有時候再聊某種物品的時候,手機卻能夠推送出相應的信息。
當然,不管是蘋果iPhone還是安卓品牌手機,APP的權限都是我們所賦予的,比如錄音、通話、麥克風等等,如果我們擔心隱私泄露可以不授權APP調用。此外,手機的個性化推送廣告功能也是可以關閉的,相應的APP都有對應的開關,而部分手機設置當中也可以關閉個性化推薦廣告功能,減少被大數據捕捉。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