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2023年3月29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29日|歷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3月29日星期三,1974年3月29日,美國太空探測器水手10號傳回第一批水星照片。
··· 產業動態
01 馬斯克等千名科技人士公開呼吁: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系統
3月29日,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公布一封公開信,呼吁所有AI實驗室立即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系統至少6個月。
據悉,目前該公開信已有1079人簽署,除了馬斯克、辛頓和馬庫斯之外,還包括圖靈獎得主約書亞·本希奧、《人工智能:現代方法》作者斯圖爾特·羅素、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ability AI首席執行官埃馬德·莫斯塔克等科技界領袖人物。
該公開信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實驗室立即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至少6個月。這種暫停應該是公開的和可驗證的,并且包括所有關鍵參與者。如果不能迅速實施這種暫停,政府應介入并實行暫停。人工智能實驗室和獨立專家應該利用這次暫停,共同開發和實施一套用于高級人工智能設計和開發的共享安全協議,并由獨立的外部專家進行嚴格審計和監督。這些協議應確保遵守它們的系統是安全的,并且無可置疑。這并不意味著總體上暫停AI開發,只是緊急從奔向不可預測的大型黑盒模型的危險競賽中收回腳步。
此外,信中指出,AI開發人員必須與政策制定者合作,以顯著加快開發強大的AI治理系統。
02 微軟警告:禁止競爭對手使用必應數據庫支持AI產品
3月24日,據彭博社消息,微軟警告谷歌和其他搜索引擎類競爭對手公司,要求在新推出的AI工具中不得使用必應數據庫,否則將切斷數據限制訪問。
據了解,必應搜索索引是必應搜索引擎的核心技術,通過索引表,能夠縮小在源數據組中尋找搜索關鍵字的范圍。目前,微軟已將其必應搜索索引中的數據授權給了幾家提供網絡搜索的公司,如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旗下的雅虎和DuckDuckGo。
據悉,微軟已經告訴至少兩名客戶,使用必應搜索索引為他們的AI聊天工具提供信息違反了他們的合同條款,微軟可能會終止向這些企業提供訪問數據庫的許可證。
03 OpenAI為ChatGPT泄露用戶信息致歉,稱將重建信任
3月25日,OpenAI發文證實,部分ChatGPTPlus服務訂閱用戶可能泄露了部分個人隱私和支付信息。對此,OpenAI發布聲明,向用戶和整個ChatGPT社區道歉,表示將重建信任。
聲明中顯示,在本周的早些時候,該公司將ChatGPT下線,原因是開源庫中存在漏洞。OpenAI官方賬號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本次關閉ChatGPT幾個小時前,部分用戶可能會看到另一位用戶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支付地址、信用卡信息。我們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暴露完整的信用卡號碼。”
OpenAI在聲明中披露了更多有關“漏洞”的技術細節,稱其存在的漏洞是部分用戶可以看到另一用戶的聊天記錄標題——也就是說,當兩個用戶同時處于活動狀態時,新創建對話的第一條消息可能顯示在對方的聊天對話框中。OpenAI經過更深入調查發現,同樣的錯誤可能導致1.2%的ChatGPTPlus訂閱者在特定的9小時窗口內處于活躍狀態,從而無意中看到其他用戶與支付相關的個人信息。
對此,OpenAI表示目前該漏洞已被修復,并就泄露信息的問題向用戶和整個ChatGPT社區道歉,稱未來將重建信任。
··· 科技前沿
01 微軟154頁報告顯示:GPT-4已經算早期AGI(通用人工智能)
3月27日,微軟最新發布的154頁長篇實驗報告稱:“GPT-4可被視作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早期版本。”
該研究報告名為《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GPT-4早期實驗》,由微軟雷蒙德研究院機器學習理論組負責人Sébastien Bubeck聯手2023新視野數學獎得主RonenEldan、2023新晉斯隆研究獎得主李遠志、2020斯隆研究獎得主YinTatLee等人寫成。
報告顯示,(這個早期版本)GPT-4是一個新的LLMs隊列的一部分(例如ChatGPT和谷歌的PaLM),它們比以前的人工智能模型表現出更多的一般智能。
具體體現為,除了對語言的掌握,GPT-4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提示,就可以解決橫跨數學、編碼、視覺、醫學、法律、心理學等領域的新穎而困難的任務。同時,在所有這些任務中,GPT-4的表現驚人地接近于人類水平,并且經常大大超過ChatGPT等此前的模型,如ChatGPT。
研究人員表示,考慮到GPT-4能力的廣度和深度,相信它可以被合理地視為AGl系統的早期版本。此外,研究人員還特別強調了它的局限性以及向著更深入、全面的AGI版本前進的可能性。
02 谷歌研發新模型:“文生3D”成真
3月27日,谷歌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提出了“DreamBooth3D”,這是一種由個性化的文本到3D生成模型的方法。
具體來看,該研究主要是基于3-6張普通拍攝的圖像來實現個性化的“文生3D”。這一方法將“文生圖”個性化模型(DreamBooth)以及“文生3D”模型(DreamFusion)進行了有效結合。
研究發現,由于“文生圖”模型過度擬合了被試的輸入觀點,將這些方法簡單地結合在一起無法產生令人滿意的特定主題的3D資源。因此,研究團隊通過三階段優化策略——利用NeRF(將全連接神經網絡引入到物體的3D場景表示中)的3D一致性和“文生圖”模型的個性化功能來解決這一問題。
研究顯示,該方法可以通過文本驅動的修改來生成高質量的、針對特定對象的3D資源,如在任何對象的輸入圖像中都看不到的新穎姿勢、顏色和屬性等。
··· 交通駕駛
01 賈躍亭稱FF 91 Futurist即將啟動生產
3月25日,賈躍亭在微博上宣布:“倒計時5天!我們即將開始生產(SOP)FF 91 Futurist,并交付給極具未來主義精神的全球塔尖用戶?!?/p>
據悉,法拉第未來第一款旗艦電動車產品FF 91 Futurist將于加州漢福德的制造工廠“FFie Factory California”生產。
法拉第未來全球CEO陳雪峰表示:“最近幾個月,我們一直朝著SOP這一里程碑邁進,感謝我們全力以赴的團隊以及支持我們的投資者和供應商。很高興看到多年不懈努力的成果,我們致力于實現將極智科技奢華的FF 91 Futurist推向市場這唯一目標。”
據官方介紹,FF 91 Futurist對標法拉利、邁巴赫、勞斯萊斯和賓利,擁有1050匹馬力,EPA認證續航里程381英里(約合613公里),0-60英里(約合96公里)加速僅需2.27秒。
據法拉第未來早前公布的消息,FF 91 Futurist第一批車將于 2023年4月初下線,并在2023年4月底之前交付給客戶。
02 蘋果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數據曝光:兩個月內16起碰撞事故
3月26日,據中關村在線消息,蘋果正在加州推進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最新報告顯示,蘋果目前擁有67輛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司機數量從196人增加到201人。目前,兩個月內蘋果汽車的總事故數量為16起。
相比較而言,谷歌WAYMO為227起,通用CRUISE為203起。但需要指出的是,蘋果的在測試車輛數量、測試司機人數都少于WAYMO和CRUISE。
此外,據彭博社的最新報告,蘋果預計于2026年推出的第一款汽車并不會配備全自動駕駛,但是該款汽車將配備"駕駛員輔助系統",其功能可以讓駕駛員和乘客在旅行時看電影或玩游戲,由此可見蘋果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仍在繼續。
··· 生物科技
01 百圖生科推出生命科學大模型AIGP平臺
3月23日,百圖生科(BioMap)在北京發布生命科學大模型驅動的AIGP——AI Generated Protein平臺。與此同時,該公司發布AIGP生態合作計劃,稱其致力于將這一技術平臺的能力與更多行業伙伴分享,利用AI設計創新蛋白質的能力,共同研發更多的前沿藥物和其他生命科學項目,也通過一系列挑戰性的新任務,驅動AIGP平臺的技術進步。
據了解,百圖生科是首家超大規模AI模型驅動的生命科學研發平臺,由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于2020年創立。
目前,AIGP平臺設置了3類功能模塊,分別是Function to Protein Design(F2P,根據結構、功能、可開發性等功能指標設計/優化蛋白質)、Protein to Protein Design(P2P,給定抗原等目標蛋白,設計與之以特定方式結合的抗體等蛋白)、以及Cell to Protein Design(C2P,給定細胞,發現調控細胞功能的靶點蛋白并設計相應的調控蛋白)。
根據不同模塊的輸入和要求,該平臺可在較短時間內設計和生成具有特定性質的蛋白質。
隨著面向合作伙伴的公測階段取得的進展,百圖生科還計劃于2023年6月起將部分功能模塊進一步開放,讓專業用戶可以直接自主使用。
02 Cell:高蛋白飲食或可提高睡眠質量
近日,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的Dragana Rogulja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找到了通過飲食提升睡眠質量的新證據:高蛋白的飲食可以促進腸道分泌一種神經肽,從而向大腦傳遞信號,讓個體睡得更安穩、不容易從睡夢中被喚醒。該研究于3月22日發表在《細胞》雜志上。
Rogulja團隊以果蠅和小鼠為研究對象,研究小組給果蠅喂了一天高蛋白飲食和常規飲食,發現攝入更多蛋白質的果蠅不太可能從機械刺激等干擾中醒來,在老鼠身上進行的類似實驗也產生了類似結果。
基于此,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高蛋白飲食提高睡眠質量的機制——高蛋白飲食可以促進腸道細胞分泌一種叫做CCHa1的神經肽。CCHa1進入大腦之后通過循環可以激活多巴胺能神經元,促進多巴胺的釋放,從而降低睡眠過程中對外界信息的反應性,抑制震動導致的睡眠覺醒。
研究人員表示,睡眠不僅是一個神經系統現象,它幫助調節機體各方面的功能,同時也依賴全身各個系統來維持,從整體觀解釋睡眠和消化功能甚至代謝功能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機體穩態維持的機制,也為睡眠和消化性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 趣聞
01 GPT-4“救我狗命”
3月26日,一篇關于“GPT-4救了我狗的命”的帖子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被廣泛傳播,短短一兩天就有數千人轉發,上萬人點贊。
發帖人名叫Cooper,他稱自己的寵物狗在GPT-4的幫助下找到了病因。
發帖人在其深交媒體上表示,自己的寵物狗被確診為蜱傳病后病情再次嚴重:狗的牙齦蒼白,沒有一點血色。寵物醫生在對寵物狗進行檢測后無法給出診斷結果并建議其等等看。而Cooper因為擔心寵物狗的病情想到了GPT-4在診斷疾病方面的作用,于是他當天便將狗子從第一次發病開始的癥狀、治療過程以及每次的血液檢測報告都一一告訴了GPT-4。
據Cooper公開的與GPT-4的對話記錄可以發現,GPT-4首先開出了“我不是獸醫”的免責聲明,然后表示“可以試著幫助你分析血液報告,告訴你的狗可能發生了什么”。經過Cooper的一系列追問后,GPT-4給出了病因診斷的幾個選項,最終幫助Cooper找到了寵物狗反復發病的病根。
Cooper表示,目前狗狗已經得救。如果OpenAI想要就此事展開研究,他愿意提供所有資料。
對此,網友們熱烈討論,有人認為這只是個例,稱用谷歌一樣能搜索出結果,只是第一位醫生沒有這么做罷了;有人則表示谷歌不會像GPT-4一樣將檢測報告里的每一項指標都分析出來,GPT-4相對而言更謹慎。
而此前,在GPT-4發布之后,斯坦福大學的一位醫學博士就說過:“生成式AI對醫療保健的影響潛力被大大低估了。”對此,OpenAI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在近期也提到過類似觀點,他曾引用過這樣一句話:“最終,通過負責任和深思熟慮地對事情進行分析,這些模型有可能通過增強而不是取代人類的專業知識水平,成為外科科學和臨床治療中的寶貴工具?!?/p>
綜合編譯:實習生路欣冉 南都記者蔣琳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