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消費者群體中,懂手機的數碼愛好者始終是少數,所以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會被導購甚至廠商宣傳所帶偏。就比如廠商在宣傳的時候,就會著重宣傳某個功能,但很多時候消費者買回去發現,這個功能其實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好用,并且如果功能不好用就算了,甚至有一些廠商還直接來個功能是有的,但現在沒有,需要后續OTA升級。
這種情況,還不只是出現在某一家廠商上,而是整個行業都是如此,就比如曾經雷軍表示,小米13系列和redmi K60系列是支持Wi-Fi7功能的,但要等后續OTA。如果說其他小廠的效率差一點就算了,還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小米發展到現在可是絕對的數一數二的大廠,應該是不存在團隊人手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對于Wi-Fi7這種目前當初親自承諾和宣傳的功能,還要讓用戶等待更新,就有點不應該了。
Wi-Fi7本就是噱頭,目前離普通人還太遠
(資料圖片)
可能有用戶還不知道Wi-Fi 7是個什么東西,筆者這里略微解釋一下,Wi-Fi 7就是第七代Wi-Fi網絡技術,根據IEEE的標準來看,Wi-Fi7在320MHz頻段、4K QAM等新技術的加持下,最高理論速度可以達到46Gbps,是上一代Wi-Fi 6的3倍以上,簡單地說,如果真的能使用上Wi-Fi 7,即便是下載一兩百G的大型游戲,那都是幾秒鐘的事情。
問題在于,一切都是理論上的,想要用上Wi-Fi 7,不光要自己本身的網速更得上,還需要頂尖的Wi-Fi 7路由器,而Wi-Fi 7的路由器如今的均價都在1500元以上,要知道如今Redmi K60 Pro手機價格才在3000元左右,你讓它的用戶花一半的錢去買個路由器,很明顯是不現實的。
別說Wi-Fi 7了,現在的大多數用戶就就連Wi-Fi 6的條件都難以滿足,就開通1000m的寬帶這一個門檻,就能勸退不少人,至少筆者目前就只使用的是500M寬帶,也都完全夠用了。如果想要體驗到Wi-Fi 7,最起碼要安排2000 M寬帶,這一筆后續寬帶費用,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所以Wi-Fi 7這個技術,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確實是沒有太大的意義,即便OTA更新了之后,都還不一定知道這個技術。只是在宣傳的時候,廠商們某一個功能大吹特吹,最后通過OTA實現這個做法,我們還是相當不認可的。
畫餅太多,甚至造成了路徑依賴
在當下,手機廠商都化身為了畫餅大師,發布會上各種新詞,什么焦點計算、內存基因重組、光子引擎、五層矩陣式立體多維冰霜液冷散熱等等,把用戶聽得云里霧里的,都是認識的漢字,為什么湊到一起,廠商想表達個什么意思,就有點看不懂了。看不懂就算了,很多時候,這次高大上的名詞,壓根消費者還用不上,很大一部分是要等OTA了,好家伙,“渣男”都沒你們會畫餅。
如果只是一兩次就算了,現在發展到每個手機廠商在發布會上都是大規模畫餅,長期這樣搞自然是引發消費者的反感。對外宣傳的時候,廠商們都說自己每年投入上百億去搞研發,一到正兒八經的產品的時候,就要消費者等更新,那投入這么多的經費都花哪里去了,當然,我們也理解,廠商們為了自身的產品宣傳,可以把一些新技術提前放出來。
但問題就在于,那既然是要后期OTA才能體驗到的東西,在發布會上就不應該用很長的時間大書特書,畢竟這些所謂的“新功能”,很多用戶在短時間也沒辦法體驗到。既然用戶花了錢去購買手機,甚至有不少是為了這項功能去購買的產品,如果還要讓消費者慢慢等待更新,難免會讓消費者有種自己買到半成品的錯覺。
雖說OTA有點被“濫用”的意思,但從目前來看,大部分的手機廠商對于OTA還是比較積極,特別是頭部的幾家安卓手機廠商,每次OTA之后,系統功能都會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只是希望廠商在大力宣傳的時候,可以實際一點,等真正實裝了這項功能之后,再來說這些新功能,做到“不調好,不發布”。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