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16日下午,武漢諶家磯再生水廠地面公園已初步成形。 本文攝影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地上公園美景,地下污水再生。6月16日下午,“奮進中國·大江澎湃”全網重大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湖北首個“看不見”的再生水廠——武漢諶家磯再生水廠,探尋水生態 保護的“武漢密碼”。近年來,武漢推進城市空間、水資源等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諶家磯再生水廠是未來水生態良性循環的一個綠色樣本,也證明了武漢在生態保護上是認真的,哪怕只是一座污水處理廠,也要用心做好。根據規劃,諶家磯再生水廠將在建成后轉化為市民友好的公共空間,成為科學技術與生態服務為一體的水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再生水廠處理后的水質更好諶家磯再生水廠位于武漢長江新區,于2020年9月動工建設,占地面積約有近10個足球場大小,是湖北省在建的首個全埋式地下污水處理廠。諶家磯再生水廠全部完工后就成為一座大公園(翻拍圖)。為何要建一座從地面上“看不見”的再生水廠?諶家磯緊鄰京廣鐵路、滬漢蓉高鐵,人口較為密集,對污水處理廠景觀、環境要求較高。據水廠方面介紹,相比普通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處理后的水質標準更高,全埋式的建設也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地面公園未來將完善周邊的居住環境,居民步行幾分鐘即可戶外休閑。公園規劃有入口迎賓區、濕地棧游區、陽光活動區、活力運動區、綜合辦公區,綠地率達到67.5%,每年可吸收約1000噸二氧化碳。結合地下污水處理系統,將實現地上地下雙重環境保護系統。6月16日,在武漢新控城市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林的帶領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等媒體團記者在現場看到,地下是工藝先進、排放標準領先的污水處理設施設備,地上是正在建設中的占地100畝的生態公園。
諶家磯再生水廠巨大的地下廠房。公園地下的再生水廠,共有兩層。走進地下第一層操作區,是一個碩大的生產車間,頭頂7米高處,敷設有通風管等各類管線,一條南北方向的生產消防通道貫穿操作區。通道東西兩側分別為近遠期的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空間。地下二層為各個水處理構筑物功能區,主要包括污泥濃縮脫水間、消毒池、生物反應池、預處理區、出水泵房等。
一天處理15萬噸污水的智慧工廠在地下二層的MBR膜池和膜設備間,再生水廠的核心設備——膜組器、產水泵抽吸系統、產水泵出水系統、膜吹掃系統、CP泵吸水系統、CP泵出水系統等全部安裝到位。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膜的表面布滿0.1至0.4微米的孔,相當于頭發絲的千分之一,細菌、病原體等有害物質都將被拒之門外?!备盗直硎荆啾绕胀ㄎ鬯幚韽S,再生水廠處理后的水質標準更高,全埋式的建設也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它采用的是采用國內最先進的MBR工藝——活性污泥法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不僅出水水質優良,縮短了工藝流程,還具有占地面積小、污泥排放少、二次污染輕等特點。出水標準達到地表水Ⅳ類,能夠直接用于環衛園林用水、社會車輛沖洗用水、景觀補水、大型消防水池補水等。
諶家磯再生水廠將可每天處理15萬噸污水。按照規劃,諶家磯再生水廠初期日處理量7.5萬噸。預計2035年,可達到每日處理水資源15萬噸的規模。項目計劃于今年8月初投入試運營,未來將與武湖污水處理廠和陽邏污水處理廠形成資源、安全、環境三位一體的長江新區污水處理系統。項目投用后,主要服務長江新區諶家磯地區,兼顧百步亭、丹水池地區,服務面積22.2平方公里,服務人口超36萬人。諶家磯再生水廠突出信息整合、廠網聯動功能。據水廠方面介紹,通過設置精確曝氣系統、精確加藥系統等,水廠污水處理過程將更加智能化、科學化;通過移動和“互聯網+”技術,在數據中心基礎上,水廠系統內管網、泵站、綜合運行等信息將無縫整合并全面可視;通過運用建模仿真技術,建立相關數學模型,可模擬獲得相應決策調度方案,完成從“數字排水”向“智慧排水”的關鍵轉型。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