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6月27日消息 最近小米旗下的人工智能助手“小愛同學”弄出了一場烏龍!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小米首款電動車售價疑似曝光,并且傳聞繪聲繪色。報道稱這款車型將提供標準版和Pro版兩種車型,預計價格分別為14.99萬元和17.99萬元。在動力方面,小米EV將提供后驅單電機和四驅雙電機兩種版本供消費者選擇。根據WLTC標準,最大續航里程分別達到800公里和700公里。
(資料圖片)
對此,小米公關負責人王化在微博平臺火速回應稱“消息不實,小愛同學應該是闖禍了”。王化表示該信息是2022年5月有自媒體報道的猜想信息,小愛同學抓取了該信息。“可以不把小愛這個回復當真了,畢竟明年小米汽車發布,現在怎么可能就有價格了呢?”
小米造車最新進展:進度上符合或略超預期
小米造車進展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2021年9月,雷軍在其個人微博宣布,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冊,注冊地位于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資本為100億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雷軍本人。有網友在該條微博下方留言稱“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汽車要來了。”
根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簽訂的協議,小米汽車項目計劃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并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一期和二期規劃年產能均為15萬輛,合計年產能達到30萬輛。
對于小米造車的最新進展,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此前的財報電話會中表示,小米造車進展順利,原計劃是在明年上半年上市,目前在時間進度上符合或略超預期。今年,小米汽車還將按計劃進行冬測和夏測。目前,小米汽車業務團隊規模約為2300人,小米汽車繼續保持2024年上半年量產目標。
2022年全年,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31億元,全年研發支出達160億元,5年研發復合增長率達到38.4%,研發人員占比進一步擴大至員工總數的近50%。
小米造車資質仍然謎團
雖然小米早造車路上狂奔,但是小米的造車資質仍然是個謎團。
目前,在國內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需要具備“雙資質”,一是發改委的許可資質,且獲批后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并在3年內銷售車輛;二是造車企業也同樣需要獲得工信部的認可資格,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
據了解,早在2015年,發改委聯合工信部曾向符合規定的新興造車企業發放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淮大眾、昌河鈴木等16家也相繼獲得生產資質,然而在2017年5月江淮大眾獲批后,生產資質的發放戛然而止。有業內人士認為,有關部門一直在提升企業的審核標準,或為資質發放速度減緩的重要原因。直至2018年1月,昌河鈴木獲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成為第16家獲得發改委核準項目的企業。
后續崛起的造車新勢力不得不另想辦法,蔚來、小鵬汽車起初都是通過代工模式實現了汽車的產銷,威馬汽車、理想汽車、零跑汽車則是通過收購獲得資質;華為則是與賽力斯合作推出此新能源汽車品牌……
但是目前代工模式路子已經被堵死,工信部在去年10月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準入許可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此前允許代工模式的表述不再出現。
而之前,小米汽車的“緋聞方”北京寶沃注銷了汽車生產資質。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71批)》中,北京寶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出現在“撤銷企業及產品”部分中,且自行申請注銷汽車生產資質。
隨著生產資質的注銷,北京寶沃旗下多款產品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停止生產,2023年12月31日起停止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消息稱,國內現存汽車生產資質已不允許交易轉讓,只能進行注銷,而小米則將單獨獲得特批,承接北京寶沃的生產資質,如今緋聞方自行注銷汽車生產資質,小米將無法與寶沃有任何造車資質上的合作。
但是從小米的動作看,小米的生產資質似乎是板上釘釘。
前不久有消息稱,小米的一期工廠似乎已經接近竣工,網傳圖片顯示工廠樓房上已經拉起了待驗收的橫幅。按照規劃,小米工廠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面積接近72萬平方米,2022年4月開工,2023年6月竣工;二期計劃2024年動工,2025年完建。其中,一期包括4個工廠,年產能為15萬輛。
來源:金融界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