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彩電市場的人都清楚,早期全球的彩電市場都被日韓系占,比如索尼,夏普,松下、三星、LG等等都是王者一般的存在。
而在中國市場也是如此,索尼,夏普,松下,三星,LG等等日韓系品牌,牢牢把控著市場,至于國產彩電品牌,不過是搶一些對方看不上的低端市場而已。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在彩電的所有供應鏈中,屏幕是最重要的,早期屏幕市場,基本上被日韓廠商壟斷。
(資料圖)
國產彩電廠商要從日韓進口屏幕,然后還要與日韓系來直接競爭,明顯是競爭不過的,所以國產彩電廠商只能從低端入手,繞開日韓系的主要戰場,避免直接競爭。
不過后來隨著國產屏幕技術的發展,國產屏幕崛起,在電視屏幕上,打的日系大潰敗,打得韓系也沒有還手之力后,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國產彩電不需要從日韓進口屏幕,直接采用國產屏幕,不僅成本低,同時質量還更好,那么也就有了與國外彩電競爭的勇氣和實力。
所以我們看到國產彩電不斷的崛起,打的日韓系彩電是節節敗退,只能死守僅剩的最后一點超高端市場,普通的高、中、低端市場再也不是國產彩電的對手。
近日,專業機構洛圖科技(RUNTO)最新發布了《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月度追蹤(China TV Market Brand Shipment Monthly Tracker)》。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出貨量為1711.5萬臺,其中7大國產品牌小米、海信、TCL、創維、長虹、海爾、康佳以及子品牌的出貨總量達1574.6萬臺,占比為92.0%。
而日韓系廠商,基本沒什么存在感了,都進不去前7名了,大家的合計份額,連8%都沒有了。
不過,雖然7大國產品牌拿下92%的份額,但主要還是集中在Top4的廠商手中,這4大品牌分別是小米、海信、TCL、創維,這四大廠商合計拿走了78.4%的份額,超過三分之二。
其中小米排第一,銷量為400萬臺,份額為23.3%;再是海信,銷量為380萬臺,份額為22.1%。TCL銷量為300萬臺,份額為17.5%;創維銷量為260萬臺,份額為15.1%。
且這4大品牌在2023年上半年的銷量同比增長9.7%,達1341.5萬臺,合計市場份額比2022年同期增長7.3個百分點,這說明份額越來越集中,留給其它小企業的時間和市場都不多了。
之前有一些網友說,國產屏幕廠商打來打去,最終好像也不賺錢,比如京東方、TCL華星光電,投了幾千億,建立了生產線,但利潤一直低的可憐。
事實上,我們不能只從屏幕本身來看這個問題,國產彩電就是例子,如果沒有國產屏幕的崛起,國產彩電能打得過日韓系彩電么?明顯不能,那么消費者就得高價買日韓彩電,被割韭菜。
可見,科技的發展,是一環套一環的,基礎突破后會帶來基礎之上的各種突破,屏幕、彩電就是如此。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