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小家電在售后維修上的特點,首先還是要從小家電在整個家電中特點來看。黑電,不用多說是以電視、音響這一類為代表的電子產品;白電,傳統上把冰箱、洗衣機、空調稱為大白電,除此之外的被稱為生活電器;小家電,體積較小、價格偏低、用途單一的電器產品;廚衛電器,是指在廚房、衛生間使用的電器產品。
實際上這樣的劃分只是傳統的約定俗成,并沒有一個嚴格的科學權威定義。就以小家電來說,同樣一種產品,由于出現的早晚的歷史階段不同,使用場景的差異,有的被定義為小家電,有些就被定義為廚電或者是生活電器。
要正確認識小家電的屬性、特征,才能夠正確認識小家電。歸納一下,小家電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小家電個頭(體積)都比較小。像電剃須刀、迷你風扇、除螨機、掃地機器人、美容儀、護眼儀、電吹風等等,相比大家電而言都是個頭比較小的電器產品。
第二,與廚房電器、生活電器邊界模糊,難以區分。像料理機、豆漿機、面包機、電餅鐺,你說是小家電還是廚房電器?還有像咖啡機、電茶壺、電水壺是小家電還是生活電器,也都沒有明顯的判別標準。
第三,小家電相對價值都比較低。一般的小家電品價值都比較低,有的幾十塊錢,有的幾百塊錢。當然,也有上千元的小家電,但主流還是價格相對便宜的。上千元的是一些特殊的產品,不具有代表性。
第四,小家電品不是生活必需品。這個屬性很重要,小家電是在大家電普及之后才茁壯成長起來,而之前小家電品是此起彼伏。有的小家電火爆一兩年后就不見了蹤影,不像大家電有幾十年還經久不衰。
第五,小家電品更新迭代周期短。小家電品因為設計結構簡單,加之新場景和新技術不斷出現,因此造成了小家電品的迭代更快一些。有些小家電還沒等來得及完成普及,產品就迭代到新的形態。
而且國內很多小家電與傳統大家電一樣,是源自于歐美國家,是品質生活所需。只是近幾年國內生活也開始追求品質,小家電才進入一個爆發式增長時期。也才有了國內企業創新的小家電品。
可見,小家電的發展路徑是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就像國內,在解決溫飽的時代,小家電是鳳毛菱角,畢竟不是生活必須品,能用小家電品的人也就是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小家電在居民家中稀松平常,不再是經濟條件好的人家的稀有物品,有些還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快消品。
了解了這些小家電基本常識后,再來看小家電的維修服務,就相對容易理解與一般傳統大家電的不同。
在歐美發達國家,小家電絕大多數是屬于一次性產品。使用中壞了就更新,不會再去修理后使用,一是不安全,電器產品維修后的安全系數會呈幾何數級下降;二是沒有那個必要,新買一個的成本要比維修還低。因此,都不會設置小家電的維修部門或網店。
國內企業在最初做小家電時,之所以要配置售后維修,一是國內的傳統觀念是厲行節約。在物資短缺時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常態。在節約觀念支配下,壞了維修是最基本的選擇;二是,當時的經濟收入普遍不高,一個小家電品再小也有幾十塊錢,多的要上千元,以當時的收入水平,能維修好再用是最佳的選擇。因此,行業相關部門就制定了家電維修管理辦法,小家電企業無奈也就照章辦事,不得不配置售后維修網點。
那么現在國內已經進入到追求品質生活的階段,雖說厲行節約是一個光榮傳統,但仔細算一算經濟賬來看,小家電品要不要維修,廠家要不要設立維修網點,實際上答案已經是清楚不過。
一般的小家電品,只要用過一段時間(打開包裝就發現壞的屬于產品質量,是廠家換貨概念,與維修無關),發現有問題盡量就不要再用了(電器不論大小,只要出現問題,就蘊含著安全風險),淘汰更新是最好的選擇。綜合小家電維修的成本,維修后的使用體驗,都不如更新一個迭代產品劃算。
廠家現在之所以還在探索“以換代修”是從遵循行業有關規定,是為消費者負責任的一種行為。但是要看到,這樣的行業規定是在物資短缺的時代制定的,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現在物質豐富了,小家電也已經有了很強的“快消品”特征,將一個“快消品”維修或者更換,經濟賬也是不劃算的。當然,屬于廠家產品質量那就另當別論,那應該實行廠家召回制度。
市場上就經常出現這樣一種尷尬。小家電維修費時費工,幾乎與維修大家電一樣的程序,一樣的工作量,但小家電價值低,收用戶的多少費用算合適,很難有一個參照物。按照用工、用料,幾乎跟再買一個都差不多,用戶肯定不滿意。
因此,不論是社會維修店,還是廠商售后服務點,維修小家電都是出于賠錢賺吆喝。不得已,才有廠家探索“以換代修”。問題是,用戶用過多長時間的可以壞了換?一個小家電用了3-5年了,廠家都已經更新迭代了幾輪了,再換合適嗎?
從用戶角度來說,如今經濟收入水平已經不少。購買小家電這樣的居家消費品已是十分平常。對于小家電在使用中出現問題,一定要根據情況來權衡是否要維修,千萬不能再抱著“壞了必須要修”的思維觀念,有修理價值的可以找廠家售后,但絕大部分小家電是沒有維修價值的,這不僅在于一方面維修后的小家電使用體驗感已經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安全系數也降得很低,為何要冒這樣的風險呢?
解決這樣的難題,恐怕還是要從思想觀念上徹底改變。把過去在物質短缺時代的制度改一改,以小家電快消品的屬性來決定售后,這樣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既保護用戶權益,也保護廠商利益的好辦法。總之,“以換代修”只是權宜之計!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