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空調行業進入了hard模式。
《空調商情》數據顯示:2020年度國內空調市場所有企業的出貨總量為8285萬套,相較于2019年度的9180萬套,下滑幅度達到了9.75%。
今年以來,原材料高位盤旋,空調行業相對低迷。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空調行業4月份產銷同環比收窄,5月出現小幅下滑。2021年5月家用空調總出貨量1588.4萬臺,同比下滑3.3%,其中內銷下滑14.5%。
也正是在存量競爭的基本面下,空調行業競爭激烈,尤其是中小品牌,其發展軌跡也有所分化。
一方面,受制于空調能效升級的高門檻,又扛不住白熱化的價格競爭,且并沒有固定的長遠發展規劃,一部分的小品牌階段性地退出了市場和行業。
另一方面,疫情的陰霾之下,仍有品牌上揚增長。以夏寶電器為例,近兩年異軍突起,躋身2020冷年出貨量行業前十,僅2021上半年夏寶電器就已經遠超百萬套規模。
兩相對比,不難看出,國內空調市場的存量化格局,并不意味著沒有增長或突破的空間。
行業的好壞,只是客觀外因。真正影響企業的,是產品品質是否過硬,營銷手法是否“對路”。
從產品來看,在國潮當道的今天,品質過硬的精品國貨備受用戶青睞。此外,后疫情時代,健康、節能、舒適的空調,已經成為用戶的“剛需”。
這一大勢面前,以往小品牌的低價低質的路線已經“過時”。在消費升級的今天,中小品牌也唯有以用戶需求為指引,加碼產品品質,優化產品結構,才能走出價格戰的泥淖,打好價值戰。
尤其是在新國標實施以來,低能效、高耗電的定頻產品都已經加速淘汰,而更節能的變頻空調已經全面普及,中小品牌應當順應大勢,換擋升級,加快腳步從定頻向變頻轉移。
從營銷來說,鞏固強化渠道基礎,是當前中小品牌的重中之重。對于中小品牌而言,利潤相對偏低,而今原材料價格仍然居高不下,中小品牌更應維護有序的價格體系,做好兩線產品差異化,保證廠家和經銷商的共贏。我們也看到,很多廠家近年來也在以互聯網工具賦能商家,以社群營銷,網絡直播刺激終端零售。
當空調業的“生態”愈加復雜、愈加嚴酷,練好內功,踩對了點,才能站穩腳跟,穩扎穩打。國內空調市場的機會依然充裕,中小品牌通過靈活機動的策略,依然可以逆勢翻紅。
“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也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練好內功,脫穎而出。(LEO)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