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尚儀式感、品質感的消費理念帶動下,茶飲小家電市場迎來發展契機。在順電新奧購物中心店,茶飲小家電的布展已經占據重要一隅,而在兩年前,家電實體店內還很少見到此類產品。在關于新興家電消費動向的調研中,石家莊北國電器總經理趙景輝告訴我們,茶飲機、養生壺等被他們歸入健康類生活小家電,他們的導購員被要求必須懂得茶的品類、性情等相關知識,以備消費咨詢。茶飲之風,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重新回歸年輕人消費視野。
茶吧機、茶飲機、電茶爐、奶茶機、煮茶器、溫茶器……盡管類目和稱謂各不相同,但增加了一個“茶”元素,讓這些產品更易找到特定的消費人群,其產品溢價也更高。
在阿里發布的“天貓凈飲水行業趨勢白皮書2021”中提到,飲水產品正在圍繞消費需求進行產品衍生和升級,圍繞水的水質、味道、口感、健康、出水狀況等創新的升級類飲水產品迎來強勁增長,新興品類如即熱/臺式飲水機、茶吧機等產品同比增長貢獻率達到167%。其中,茶吧機、茶飲機等通過現有技術間的融合,將燒沸水、泡/煮茶的場景與飲水機、過濾器等結合,提升了喝茶體驗,加熱溫控、過濾凈化、功能延展、智能控制等也為此類產品增加了差異化賣點。
此外,白皮書還提到,包括茶吧機、茶飲機、臺式飲水機等在內的明星類目,目前市場品牌集中度還較低,整體市場壟斷未形成,品牌進入機會較大。此外,在關于“沖泡”的使用場景中,泡茶占比達到42%,母嬰食品/奶粉約占23%,飲品沖泡約18%,咖啡沖泡約為14%。國人對于“泡茶”的喜愛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占比能夠達到四成。
觀察現有茶飲相關家電,可以發現他們大多是在市場原有成熟品類基礎上通過微創新產生的,從中可以看到飲水機、咖啡機、電水壺、消毒器等的原型,只是使用場景拓展至“茶”相關。此外,該類產品除了提供沖泡茶相關功能外,很多品牌還在產品的材質、造型上下功夫,乃至拓展至茶杯、茶寵、茶葉等衍生領域,進一步拓展了相關家電的利潤來源。
以茶吧機為例,它更像飲水機的升級品,即可以使用桶裝水,同時也支持直接連通凈水器或管線機。此外,在使用桶裝水時,該產品不需要像飲水機一樣將水桶倒裝,對于老年人和女性用戶而言,體驗更加友好。此外,在熱水供應上,茶吧機采用即喝即熱模式,部分產品還能夠實現水溫調節甚至制冷,適應泡茶、沏奶粉、沖飲品等不同溫度需求,而飲水機則采用燒開-保溫-燒開的循環過程,部分消費者認為其不夠健康。目前,在很多家庭和辦公場所,茶吧機有取代飲水機的趨向。目前,包括海爾、美的、美菱、安吉爾等在內的眾多家電企業,均有拓展該品類線,而除了幾百元左右的平價產品外,一些企業還推出了數千元的高端產品。
除了茶吧機外,一些“網紅小家電”則在大打“茶文化”牌,其中代表性品牌如“鳴盞”。它是新寶電器近年來孵化打造的專業“茶”家電品牌,其產品線包括煮茶器、茶飲機、養生壺、茶包、茶具等。以其最新推出的電茶藝壺為例,產品融合了七檔調溫、智能恒溫、茶具消毒、水量監控等功能,這些微創新使它的溢價比普通電水壺高出了10倍有余。事實上,這也為家電行業的創新提供了另一種思路,消費升級之下,有不少消費者其實是在為體驗和情感買單。除了鳴盞以外,小米生態鏈內的摩凡、萊克的碧云泉以及美的等企業均開始布局茶飲機等小眾市場,通過網紅種草,社交營銷等方式,進行產品鋪開。
不過,茶飲相關家電熱銷的同時,產品質量問題也浮出水面。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消費者反映某大品牌茶吧機發生爆炸自燃,且聯系售后時,相關方態度惡劣,拒絕賠償。此外,還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家的茶吧機在使用一年甚至數月后,即發生故障,包括管路無法進水、產品異味、龍頭出水不暢、產品漏水、無法加熱、觸屏損壞等,還有某些帶智能語音控制的產品“胡言亂語”……此外,由于許多消費者會通過電商等渠道購買此類產品多,在售后服務方面,也出現了平臺方與品牌方踢皮球,消費者承擔高昂維修運費等糾紛。
有家電相關行業專家認為,細分場景下的“喝水”需求正在創造出更多“水家電”品類,從廚房到客廳,從居家環境到辦公樓,“喝水”不再局限于滿足消費者解渴的基本需求,而是日漸成為一種休閑、享受方式。不過,這些新品類家電也容易打一些“擦邊球”,繞過相關標準與市場監管,造成了消費亂象。
“賭書消得潑茶香”,是中國人特有的浪漫休閑,找到了場景,找到了創新利益點,茶飲相關家電還需要用優質產品征服消費者。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