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云計算使得原來現場提供的服務可以從線下轉到線上;其次是消費者生活形態的改變,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習慣在網絡和虛擬世界實現所有的溝通和社交活動。”
宅經濟發展需要的另一項基礎設施是物流,羅蘭貝格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任國強認為發達的物流將使電商和到家服務成為宅經濟最典型的形態。
宅經濟一頭是消費,另一頭是生產,涉及的諸多行業中,張毅看好直播電商的發展,他認為直播電商是典型的宅經濟,主流電商引流成本已經高不可攀,增長遇到天花板,直播電商能夠實時與消費者互動,讓消費者購物體驗更好;直播電商在發展中衍生出了跨境直播電商,國內有一技之長的主播,其中有一些是家庭主婦,利用TikTok、速賣通等把生意做到了外國。直播電商2019年才有9000億,2021年做到了2萬億,高速增長的背后是智力、知識得到了發揮,變成了價值。
宅經濟目前已經發展出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根據頭豹研究院的報告,宅經濟產業上游包括內容和IP版權供應商(如閱文集團)、服務器供應商(如浪潮、華為)、產品供應商(如泡泡瑪特);中游包括服務提供商(如阿里、騰訊、百度、美團、字節跳動、京東、嗶哩嗶哩);下游消費者包括Z世代和中老年人。
應用場景包括網上學習、聽音樂、玩游戲、聊天、短視頻、搜索信息、看視頻、看動漫、社交社區、看小說、網上購物、看直播、看新聞資訊等。
虞堅說,疫情已經加速了宅經濟的發展,而未來中國的社會形態,老齡化、少子化、多寵物和高度發達的數字經濟將進一步擴大宅經濟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因此宅經濟未來將會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