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4月7日電 題:新疆林果未結“賞花經濟”先火 鄉村游人如織
作者 茍繼鵬
三四月間,新疆各地次第花開。杏花如雨、梨花若云,桃花似火……各種特色林果樹木結果之前,“賞花經濟”先火,游人接踵而至,鄉村旅游愈加火熱,為天山南北的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3月下旬以來,素有迎來“新疆第一春”之稱的吐魯番市托克遜縣夏鎮南湖村,杏花綻放,游人如織。該村種杏“第一人”蘇力坦·都尕木沒想到,當初為謀生計種下的杏樹,杏花同樣帶來經濟收入。如今,杏花成了村里發展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讓村民過上了“杏”福生活。
新疆被稱為“瓜果之鄉”,特色林果種植面積超2000萬畝。一到春和景明之時,除了吐魯番的杏花,還有庫爾勒的梨花、喀什的巴旦木花、阿克蘇的蘋果花等相繼綻放。近年來,各地鄉村因地制宜,依托鄉村旅游,將林果經濟前移,深挖賞花經濟,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最早村民們種杏樹是為了養家糊口,哪曾想,樹越種越多,村里環境美了,杏花也引來了不少踏春旅游的人。現在,村民的增收來源更加多元化。”近日,年過七旬的蘇力坦·都尕木,正在自家門口的馕坑前忙活著,馕香四溢,吸引眾多游客爭相購買。
除了賣馕收入,蘇力坦·都尕木還將自家庭院打造成農家樂,每年杏花盛開時節對外租賃,月收入3500元人民幣。近年來,南湖村不斷擴大杏林種植面積,已建成萬畝杏園。每逢春季,前來“趕”杏花季的人絡繹不絕。據當地統計,自2013年以來,該村舉辦了多場杏花季旅游活動,累計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
與觀賞性花卉不同的是,林果花期更短,季節性更鮮明。為此,有專家建議,發展此類賞花經濟,更需打造“賞花+”模式,以“花”為媒,植入本地特色,增強賞花游黏性,加大參與性、體驗性等深層次旅游項目的開發。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清明前后,新疆各地舉辦的賞花活動,紛紛打出“特”字牌,豐富特色旅游產品,將賞花與鄉村游、生態游結合。
比如,喀什地區英吉沙縣舉辦的“杏花節”“桃花節”春季云賞花游園會上,花海服裝秀、快閃、“英吉沙姑娘”形象大使選拔賽等系列活動與萬畝杏花交相輝映,讓各地游客流連忘返。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借助古城遺址,探索打造絲綢之路驛站杏花節,游客在欣賞杏林美景之余,還可品嘗特色美食,觀看民族歌舞,體驗民俗風情。
當然,新疆除了上述林果之花可賞外,還有薰衣草、向日葵、玫瑰花等,在不同時節“亂花漸欲迷人眼”,賞花經濟大有可為。(完)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