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4月23日電 (潘雨潔)在主城區靜態管理實行一周后,22日晚間,青海省西寧市官方宣布,解除該市城東區以外其他區域的靜態管理措施,逐步恢復生產生活。
為有效阻斷奧密克戎病毒傳播,高原省會西寧持續多日“停擺”,開展多輪區域核酸檢測。同時,從保障150萬受疫情影響的市民生活“剛需”,到為特殊群體提供“細枝末節”的關懷,城市的統籌協作與緊急應變能力亦承受重重考驗。
靠前籌備+靈活應對:打通保供“最后一公里”
靜態管理期間,西寧官方提前安排,各商超集中組織貨源、補給民生商品,保障供應充足、價格穩定,銜接大型物資儲備配送保供企業,為各小區“點對點”配送。
記者觀察到,各區政府靈活調整供應點位,延長商超、社區便利店、藥店營業時間,緩解短暫出現的排隊采購或供不應求現象。
在各個社區,居民憑“出入卡”限時限人錯峰外出采購。重點管控區域開辟電商平臺及商超線上采購“綠色通道”,鼓勵“非接觸”買菜,或由社區統一配送蔬菜到樓院、住戶。
與此同時,基層民政部門也及時為低保、特困人員送去生活物資。
“他們中,不少是高齡、孤寡老人或重病重殘人員,菜雖送到,有些居民還是沒辦法自己煮飯,社區便發動志愿者、鄰居幫助他們。”西寧市城中區民政局副局長祁春玲介紹。“目前,我們正加緊篩選困難人員,對接專業社會組織,提供做飯、清掃、心理疏導等上門服務。”
“多虧了他們,現在我沒什么好擔心的了。”收到政府派送的各類食材后,身患重度殘疾的西寧市民胡海玲說。
圖為市民有序離開超市。 馬銘言 攝
自上而下:“專屬關愛”換貼心、放心
針對靜態管理期間特殊群體需求和急難救助,西寧官方對急需就醫的市民或孕產婦提供“點對點”接送服務,部分區域搭建24小時專門平臺協調解決市民緊急事項、特殊出行等,設立專崗協調特殊藥品。
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各類社會組織穿梭其中,一端對接藥店、商超、醫院等服務供給方,一端通過社區維系著特殊需求群體,像“中樞”般彌補他們與外界聯系的盲點。
“比如,坐輪椅的人需要尿墊、導尿管,社區超市買不到,我們負責采購配送,聾啞人可通過視頻與工作人員手語溝通。”青海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負責人張楊表示,社區殘疾人專干在微信群中及時反饋需求,基金會按急緩順序依次處理,日均完成40多單。
在基層,公安民警與社區志愿者“以動換靜”,為突發急癥者、重病患者、藥物斷缺者提供及時貼心的服務。據悉,近期西寧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曾在一天內處理服務保障類警情180余起。
“隔天要做一次透析的尿毒癥病人,或定期去復查的患者,我們每次都提前聯系醫院,安排車輛接送,”西寧市城中區新青社區黨委書記蔣曉蕓說,“讓病人和家屬安全、放心。”
責任編輯:Rex_08